新建本科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途径与方法

三、新建本科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途径与方法

(一)打造实训中心,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目前学徒制实施的一个困境是学生要真正介入企业的运行之中,必然要获得企业在人员、岗位、项目、任务、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这势必会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所以很多企业都缺乏积极性。因此,第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实训中心这一平台,聘请企业中的优秀骨干人员作为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中参观、交流实习及参加企业年会等各种形式接受企业理念和实践技巧的培训。第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院校教师完成教授,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

(二)完善政策,选拔和聘任师傅进课堂

要使学徒制真正发挥效用,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这些人往往都很忙、很累,因此,企业和学校应通过协议,对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并对师傅的工作教学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师傅颁发“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优秀师傅评选,增强师傅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识。逐步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三)构建适合半工半读和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框架和学习方式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与普通教学条件下的课程不同,必须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都积极参与并设计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在学校、企业、教师、师傅、教育专家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标准开发等工作。其次,必须要设计好校本教材,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再次,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要形成院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而在学习方式上,则需要更加灵活。

(四)进行学校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

首先,要进行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的管理观念改革,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位,而不是把管理的难易程度放在首位。其次,要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

(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应改革

目前,“双证融通”已经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学徒制模式下,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和学历证书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好证书的有效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