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创作”到“我要创作”
我们要充分调动师生的创作热情,结合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推动以“双创”为教育核心的剧目,如院线级电影《毕业三百天》《青春逐梦者》,原创话剧《哥们,折腾吧》《拥抱》,以及一批充满着时代气息的微电影——《锅爷爷》《阡陌》《爸爸》(以上微电影已在央视教育频道播出)等。
《毕业三百天》是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与成都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大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拍摄。本片不仅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范例,也是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探索。影片讲述五个一起度过了美好大学时光的好朋友,决定毕业后一起创业,可在真正毕业的时候,他们却有了各自的选择。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打拼,主人公陈沛认识到,创业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真正闯出一条路来!在陈沛的感召下,好朋友们再次团结在一起,在创业园和政府创业基金的扶持下,以创新为立足点,在一次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本片以创新创业为故事主线,以充沛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当代大学生的友情、爱情、梦想……无论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正在就读的大学生,还是即将走进大学的中学生,以及那些创业成功、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人们,包括他们的父母、家庭,都能够从这部充满青春正能量的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寻找到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情怀……
教育部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749万。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何应对当前就业难的困境,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思考的问题。为帮扶大学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让现在的毕业生充分认识到目前创新创业的大好时机,彻底改变所谓“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是本片要表达的意义。
院线电影《青春逐梦者》讲述了学生在我院的帮助和培养下,成功实现梦想,最终顺利走向社会的故事,进一步宣传了我院的风采面貌。该片的大概内容如下:
电影社聚集了一群有梦想的电影青年,由于电影社在过去的一年里并没有做出理想的成绩,所以面临被取缔的困境。为了解决危机、走出困境,他们奋发图强,决定拍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五个主要社团成员从写剧本开始,到拍摄完成,整个过程中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无数次想要放弃,产生争执辩论,却又一次次地克服了困难,最后在学校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电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欢笑、哭泣、呐喊、彷徨,最后得到成长。本片围绕青春与梦想,讲述了大学生逐梦的青春,让青春在梦想中翱翔。
该片的主创团队由我院师生构成,该片的成功制作是我院在产学研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院发扬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采用校企联合的制作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设备资源、场地环境、影视人才,并获得了企业的资金支持,是我院和企业紧密合作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