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及民办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一、《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及民办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一)未来10年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即引领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大教学投入等具体措施。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未来1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而高校突出办学特色是提高高教质量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的重心,因此,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未来10年民办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等。

民办高校要获得发展,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这对于一些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来说,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