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民办高校教育对我省民办教育的启示

二、国外民办高校教育对我省民办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

我国民办高校的产生是近几年的事情,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暂,其影响尚不能与美、日两国的私立高校相比。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是微弱的。至少从民办学校的发展前途上,可以肯定地认为:私立学校较公立学校来说,尤其在运行机制上具有非常灵活的优越性。由此可见,民办学校本身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但这种潜力(也可以说是生命力)要真正得以表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民办高校发展初始,还需社会各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而且需要在经济上给予援助,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发挥其对社会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对民办高校在经济上的援助,仅仅是民办高校在经济上的一种补助性的收入,不可能完全或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否则也就失去了私立高校的意义。在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但从另一方面看,在民办高校发展之初,这样的资助又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私立高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使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尽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在民办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以后,仍奢望国家予以与公立学校同样的援助,则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民办高校应以其内部灵活的运行机制,采用多方的筹资途径(至少主要途径不应是倚靠政府资助),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经费支出的问题上,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加大设施、设备等资产性投资的比例,然后随着民办高校的逐步发展完善,适当提高教学、研究的消费性支出。这样可以促进民办高校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要真正把社会最优秀的青年吸引到民办院校中来

从国外高校的办学模式中不难发现:要培养一流的社会人才,就必须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扩大院校知名度,以期把社会上最优秀的青年吸引到民办院校中来。一是要加大民办院校的招生宣传力度,利用橱窗、报刊等多种媒体,让社会的优秀青年了解民办院校,激发其到民办院校接受教育的渴望和热情。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量为地方优秀的青年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加大科研经费、奖学金的投放力度。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民办院校教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从而吸引大批社会优秀青年报考民办院校,使民办院校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促进精英人才成长的催化剂,是促进精英人才奋发向上和事业成功的强大驱动力。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激烈的竞争。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始终处于思维活跃和智能最大开发的状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既要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表彰突出的学生,又要用淘汰保证竞争,对达不到学籍管理要求的学生,绝不迁就姑息,确保民办院校保持一定的淘汰率,以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彻底打破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进入民办院校学习后得过且过的状态。

第二,善于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机遇。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民办高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机遇。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那些积极进取的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一不是积极进取的实践者。同时让他们明白,优异的成绩源于坚定的自信心和用之不竭的自信力,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重视一点一滴的进步,才会实现伟大的目标,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品尝着艰辛与成功,竞争意识会逐步增强。

(四)要走开放之路,努力拓展学生的全局性视野

民办院校教育与国际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趋势日益明显,闭门造车不可能创建一流的民办高等院校。精英型民办院校必须把培养具有全局视野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作为民办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世界,采取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模式和机制,开拓与国外高等学府交流学习的新模式,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加大课程中专业知识和国外文化的比重,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定期选拔院校中的拔尖人才赴国外高等院校访问学习,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五)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省民办院校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外高校个性培养的成功经验,有必要对民办院校学生的个性培养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一是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学生只有认清自己的个性特点,主动培养和发展某种能力,才能建立有特色的素质能力结构。二是注重集体塑造。学生的个性形成除了自身选择外,也与民办院校集体的作用密切相关。集体培养学员个性不仅取决于集体对学员的影响,而且取决于他们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同时,合理运用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也是塑造学生个性的方式。三是加强个性训练。民办院校教育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健康完美的个性。谁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积极、平衡和稳定的情绪,谁就能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专业能力,在社会生存中拥有主动权。

参考文献

[1]2005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民办教育先锋网.

[2]李康.民办学校的发展概论[J].中国民办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