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教学指导下深入实施“五自一体化模式”是解决传统影视传媒艺术教育单一化培养缺陷的可探索之路
我院的教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行为,它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院各个专业的特点,针对市场的需要,我院着重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制作和创作能力。在“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高校的本专科学生经过三年或四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都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当我们浏览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招聘信息时,却总是不免感到困惑:无论什么职业,小到餐厅服务员,大到科研技术岗位,乃至各种传媒单位、广播电视系统,不管是姓“公”的单位,还是姓“私”的企业,无一例外,在聘用的条款中,均有一条“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有工作经验”?试想,莘莘学子在校寒窗苦读,工作经验从何而来?然而,在市场竞争中,无工作经验的首先就输掉一分。“工作经验”成了在校大学生择业的一个死结。
所谓“工作经验”,就是实际工作能力。那么,能否在校期间就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四川传媒学院马洪奎院长确立了“学院既是理论教学的课堂,又是学生实践的基地”,即将在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从而达到在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的办学理念。
我系根据学院的办学理念,具体践行为“自己编辑、自己导演、自己组织演出、自己现场拍摄和自己后期合成”的一体化模式,我将其简称为“五自一体化模式”。“五自一体化模式”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模式”,也不是一个永不变动的“模式”,它是一个建立在行业基础之上的“可操作性模式”,更是立足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基础之上的“动态模式”。其目的是帮助在校学生基本掌握影视传媒一线的创作流程,使学生学会现场指挥与调度,学会立体思维与空间分割,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创意理念、策划和制作能力。因此,“五自一体化模式”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五自一体化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还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有所涉猎和熟悉,如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美术、表演艺术、播音主持艺术等。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采、编、播、摄、录、演、服、化、导、摄、录、照”样样精通的名副其实的通才。
此外,“五自一体化模式”给任课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两个发现”:
第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做到“五自一体”;
第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逐步将学生培养成“精通一自”和“通晓五自”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毕业生。
总之,影视传媒艺术教育在适应时代发展大局与学科规范要求之间,在对传媒的客观规律的把握与宣传的意识形态性之间,在理论要求和实践性之间,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三十而立固然是好,但面临许多现实问题;独立成人,值得庆贺,但也就意味着要有更为开阔的心胸和视野。艺术学门类将要开始新的建设,戏剧影视学也会开启新的征程。我们坚信,影视传媒艺术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让我们共同期望,在传媒艺术教育中,中国特色的传媒学科和传媒教育经验能够早日确定,从而更早适应新背景下传媒艺术发展的新规律,造就健康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