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二、立足现实,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要贯彻和落实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依靠完备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具体来说,学院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高起点引进和建设“实力派”专业师资队伍,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均系在业界颇具影响的知名专家、教授,并由他们组建了各专业老、中、青结合的配置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学设施按传媒艺术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建设。目前我院具有达到省级标准的电台、电视台,西部第一录音棚(注:内有大、中、小棚20个,大棚可录交响乐。其中调音台是国内一流的设备),多间电视节目制作室、照场、暗房等教学设施,一律按照“三位一体”的思路进行设计和建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完成理论实践,真实感受未来实际工作的场景。

即将竣工的带旋转舞台的超大规模艺体中心,可容纳4000~5000人,可开展室内大型演艺活动。

正在筹建中的西部影视基地,计划建筑面积为10万余平方米。建成后,可供3部电视连续剧同时拍摄制作。目前正积极引进著名影视公司、大导演、大明星等的参与,届时将形成北京、上海、成都三大拍摄基地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院重视教学设备与岗位工作的需要相匹配。为满足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购置了摄像机700多台。其中高清、数码摄像机200余台,供编(剪)辑用的非(线)编机和编机3000余台。此外,我院还拥有目前西部地区最先进的唯一一辆高清3D转播车,动作捕捉仪、虚拟演播厅、电子大屏幕(5幅),建有省级标准的校园电台和电视台等,为学生学习实践和将来工作铺平道路……

凭借这些软硬件教学资源,我院实施“产、学、研结合,实践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学生通过2年时间的学习、实践,每人基本可出4~6个作品。到大三时,便可羽翼丰满,大四顶岗实习便可上岗工作。许多同学尚未毕业,用人单位便与其抢签了合同。其中不乏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新闻系2010届毕业生田桐荣获凤凰卫视2009年中华环球小姐总决赛冠军,就职于凤凰卫视;学生常俊、邹莉分别从应聘新浪网、央视5台的5000人中脱颖而出,均被录取;学院7名学生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引导员,4名学生参与了人物造型工作;6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大奖。学生朱贝等拍摄的电影短片《水杯》,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短片大赛中获中国区赛短片单项第一名、全球年度总决赛亚军两项大奖,创下69秒短片获7000美金奖励的记录;学生曹智胜拍摄的短片MV《左右》,参加有着“短片奥斯卡”之称的第三届“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大赛”,在众多作品中(3万部中国、北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华人作品,多部明星作品)脱颖而出,获得“MV年度十强”和“最佳MV入围奖”两项大奖;学生龚雷的摄影作品《大山之子》,荣获“第二届国际摄联青年黑白摄影双年展”金奖;戏美系本科生毛楚玉,获娃哈哈“美丽模仿”明日超模全国总决赛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超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