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探索“传媒教育新模式”
1.构建“零距离接近”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零距离”无疑是一个最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将这一术语应用到高等学校,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和培养途径。但从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看,各大院校对“零距离”的理解还相当混乱,甚至不乏片面之处。
我院经过实践认为:新形势下的“零距离”,应该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上也郑重指出:“大学水平的技术和教育,除了开设高级专业化课程外,课程应包括:使那些在一些科技领域负主要责任的人,树立起经常把他们的专业工作与更伟大的人类目标联系起来的态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会人们怎样做事,还要教育人们怎样做人。这表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成为共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目标应从培养单纯式人才的目标状态回到培养全面素质的正确轨道上。也就是,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出技术合格、善于创新、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人才。
2.构建“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的模式
我院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教育为本的育人原则,建设了近百个达到省级专业标准的、功能完善的“教、学、做、用”一体化演播室,这些功能教室具有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功能。如20多个达到省级专业电台标准的模拟仿真播音教室,10余个达到省级电台、电视台标准的带提词器的口播教室,10余个多功能广播电视编导现场一体化制作演播室、多间电视节目制作室,10多间带舞台的表演教学、排练厅,几十个各类大、中、小型演播厅等,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将来实际工作的场景,大大优化了培养路径,缩短了培养时间。
3.构建课程教学组织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率先在同类高校中开设了“广播电视一体化现场制作”课程(注:该课程已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正在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院各专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体化培养模式”旨在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演播系统,完全按照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标准,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注:简称为“五自”)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五自”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还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有所涉猎和熟悉,如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美术、表演艺术、播音主持艺术等,大大提高了学生“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的综合技能。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从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单向和被动的学习方法,转向以问题与讨论、拍摄与写作、理论与实践等主动参与型、互动型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改变仅注重知识灌输、缺乏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我们认为,“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从当前全媒体媒介环境中的新问题出发,由实践入手,通过让学生展开拍摄、实习、编辑、后期制作等教与学两方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直接参与媒体实践性的活动这样一些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和镜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沟通交流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