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内的影视编剧行业现状

一、当今国内的影视编剧行业现状

中国的电视剧发展到新世纪,不论就其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还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都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其中,电视剧编剧是非常关键的、应该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2009年,国产电视剧从年头热到年尾,捧红了不少导演和演员。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去年编剧也特别火,比如《潜伏》的姜伟、《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江奇涛、《蜗居》的六六……有人说,中国电视剧的编剧时代已经到来。

的确,纵观近年来热播的影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和《潜伏》的热播,加之前些年,比如《士兵突击》《亮剑》等一大批内地电视剧的成功,仿佛6月5日中国国家队踢赢法国队一样使人小欢喜了一把,我们突然意识到移动硬盘中的美剧、湖南卫视中的韩剧以及自我陶醉中的电影市场只用一只眼睛去关注就够了,另外一只可以留给中央台的八点档。投资的还是那些老板,面孔还是那些熟脸,导演还是那双老眼,可是编剧变得不一样了——他们用犀利的眼睛去捕捉现实,他们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悟生活,人气是他们最好的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编剧这个群体,毕竟一部作品的好与坏,实在与编剧休戚相关。于是,电视剧编剧在业内的地位确实越来越重要了。

(一)中国电视剧市场盲目追求数量已成过去时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去年我国共生产电视剧集11 469集,比2008年减少3000多集、100多部。这是国产电视剧自2000年开始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减产”。

面对电视剧产量的回落,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张育华表示,2009年电视剧的理性减产,标志着国产电视剧市场正在逐步成熟,管理政策进一步实施到位,国产电视剧将结束数量竞争,进入品质竞争时代,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编剧将是首要的一张“王牌”。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电视剧产量达到日均40集。然而,国内电视剧播出市场的承载量,即电视台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一年仅8000集左右。生产的电视剧越多,卖不出去的电视剧也就越多,很多电视剧在进入市场之前就胎死腹中。

张育华说:“《潜伏》的成功就为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精心打造一个剧比盲目投资几个剧利润要高得多。”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读者调查显示,78.4%的观众在2009年首选收看内地电视剧,而56%的观众认为内地电视剧在这一年中取得了较大进步。

2009年的国产电视剧非常值得一看。从年初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到《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掀起收视风暴,再到话题不断的《蜗居》《我的青春谁做主》《北风那个吹》……

去年的好剧,真让笔者有目不暇接的感觉;去年的电视剧编剧,更让从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笔者感到如沐春风!

(二)国内电视剧“编剧中心制”让叙事更见功底

2009年,国产电视剧在捧红了不少导演和演员的同时,也让幕后的编剧渐渐走上前台,《潜伏》的姜伟、《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江奇涛、《蜗居》的六六……随着市场发展、观众的成熟,观众的观剧诉求开始从明星效应转向剧情为上,于是幕后的编剧就成为公众人物!

纵观去年各类收视率高的电视剧,无一不具有生动的故事性。比如《潜伏》讲的就是解放前夕,共产党人打入国民党保密局内部进行潜伏的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全面展现了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现代历史;《我的青春谁做主》则讲的是一个大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青春故事。

事实上,在一些影视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早就启动了按照影片的盈利给编剧分红的模式。可以预料的是,2010年以后,编剧在国产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像高满堂、石康、王海鸰、海岩、邹静之等金牌编剧也已开始尝试“编剧中心制”的电视剧制作模式。

“编剧中心制”,让作为电视观众的笔者感到兴奋;“编剧中心制”,让作为教学管理者的笔者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充满信心!

(三)省级卫视从自制剧的竞争转向营销方式的竞争

从2005年的《亮剑》,到2006年的《暗算》,再到2007年的《士兵突击》《金婚》和《奋斗》,都在宣传上十分温和。直到去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引爆了各大电视台电视剧“大片”营销的神经。我个人认为:首映礼、档期化营销、多媒体增值互动等原属于电影大片的营销方式将成为电视剧营销的常态!而我们的编剧工作者将参与其中!

据了解,东方卫视的《网球王子》、天津卫视的《杨光的快乐生活》、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等自制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电视台自制剧已经成为省级卫视竞争的法宝,2010年以后这场战役将会愈演愈烈。或许,根据一个电视台的定位、地域特色来进行制与播,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电视剧营销方式的改变,使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充电;电视剧营销方式的改变,使我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发展满怀希望,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用一只眼睛紧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