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存在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问题
截至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本科仅25所、普通高校二级独立学院仅294所。而至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独立学院303所,民办成人高校1所。短短7年时间,民办高校总数增加了近388所,平均每年增加55所。在民办高校数量这样急剧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其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相对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及薪资水平较低。因此,社会中好的师资力量大多流入了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与公办高校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是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此外,民办高校历史短,积累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师年龄多集中在青年与老年,缺乏中年骨干力量。不仅如此,许多民办高校的教师身兼数职,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这些问题都抑制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定位不准确,缺乏办学特色
国内较多民办高校办学初期,没有明确办学理念与特色,无论从专业设置上还是学生管理上都缺乏针对性,照搬公办高校的办学方法,开设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型专业,最终导致生源较少,质量不高,学生毕业就业率较低等问题。这就告诉我们,照搬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吸取公办高校办学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和改进。
3.资金缺乏,教学设施设备不足
由于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相对公办高校较少,民办高校办学在大多数方面需要自给自足。这就使得许多民办高校在教学设施设备上“缩水”。而无法保证学校的教学设施,必然给教育教学质量带来“重创”。且高校教育还需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其中教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相关的文字及影像资料等。许多民办院校并未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需要的设施设备,使得高校教学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
4.生源质量不高
民办高校招生相对公办高校而言较自由,许多民办高校采用自主招生的形式。这就使得许多民办高校重视招生数量,而忽略招生质量。大量素质较低的学生进入学校,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旷课、迟到、早退、抄袭、作弊现象严重,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远大的志向。“混文凭”的学生比比皆是。
以上总结的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少数民办高校,而是一种普遍问题。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民办高校的首要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从十八大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及技能型人才,并且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及继续教育,这其实也对我国大量的民办高校提出了希望。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