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海鲜产品食材
1)鱿鱼(墨鱼)干
鱿鱼是著名的海味食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鱿鱼干以体形平展均匀、肉厚白亮、质地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市场上出售的鱿鱼干还需要经过涨发加工才能成为火锅食材。
鱿鱼(墨鱼)干的发制方法以碱发为主。发制前将鱿鱼干用水浸泡3~5小时(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凉水),回软后撕下头须,去除明骨及背面的膜,从中间切开,再切成3.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搪瓷或陶器盆内。加碱面(500克鱿鱼∶50克碱面的比例)和适量清水,上压一盘子,使鱿鱼全部浸入碱水内,浸6小时左右,冲入开水,用筷子和匀,并保持碱水温度在80 ℃。焖发约1小时后,鱿鱼将初步涨发。此时倒去碱水约1/3,复冲入同量的开水,水温保持在80 ℃,再焖发约1小时。以鱿鱼逐渐软透为度。凡鱼体颜色已呈均匀的黄色且鲜润透明的,即为发足。将发足的食材(未发足的继续浸泡涨发)捞出,放入清水中反复浸漂,除去碱味。漂至鱼体厚大,呈鲜艳的肉红色,按之有弹性时,即可浸在清水中,随时取用。
鲜鱿鱼的特点是肉色洁白,质地柔韧,口感鲜美。加工方法是将其清洗干净后,撕下头须,去除明骨及背面的膜,从中间切开,用剞刀法切成花刀改块即成。
22)海参
海参为海参纲动物的通称,共同特征是身体为长筒形,有前、后、背、腹之分,口在前端,肛门在后端。海参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每100克海参干品中约含蛋白质76.5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13.2克,无机盐4.2克,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钙、铁、磷等物质。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肝炎等患者,常食海参皆有良效。年老、体虚、病后需补的人,经常食用海参可以增强体质。近年来,还发现海参有抗癌和抗菌作用。
海参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涨发特点。海参主要两种类型,即皮薄肉嫩型,如乌参、乌条、花瓶参等;皮坚肉厚型,如大乌、岩参、灰参等。皮薄肉嫩型应少煮多泡,皮坚肉厚型需先用火烤,再采用少煮多焖的方法。其涨发流程如下:
(1)皮薄肉嫩型
海参先用清水浸泡2小时,捞到锅中用沸水焖约3小时取出。从腹部剖开取出韧带,洗去泥沙,不能碰破腹膜,放入锅中换清水烧沸。焖约1.5小时后,捞出用清水略洗,再投入锅中换清水焖1小时。焖时注意海参的状态,当夹到手上时其两头下垂、手感软嫩,即已发好。发好后撕去腹膜,刮去海参表面的黑皮,清洗干净,放入清水中待用。
(2)皮坚肉厚型
用火钳夹住海参,放在火上烧至外皮呈焦黄色。用刀刮去焦皮,以见到深褐色的肉质为止。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取出放锅中,加入清水烧沸,焖约3小时取出。从腹部剖开摘出韧带,洗去腹中泥沙,不要碰破腹膜。洗净后放锅中,加满清水烧沸后焖约2小时捞出。换清水在锅中再烧沸后焖到充分涨发,两头垂下、质地软嫩时取出,随好随取,直到全部发完。撕去腹膜,刮去表面黑衣,清洗干净后置于冷水中浸泡待用。海参发好后,应饱满、滑嫩、两端完整、内壁光滑、无异味。
涨发海参注意事项:
①发前和发好后不能碰到酸、碱、盐。
②去内脏时不能撕破腹膜。
③涨发时要注意勤换水,以去掉异味。
④在涨发时要随好随提,不能一刀切,否则有的硬,有的正好,或有的烂,有的正好,不均匀。
⑤涨发时少煮多焖,不能大沸。
海参发好之后,参肉厚实者可用刀工处理片成厚0.5厘米、长10厘米的片,个小体薄者只需对剖就行。
33)虾
用作火锅食材的虾主要是大虾和基围虾。俗话说“虾要吃跳”,活虾要选那种壳色光亮、活动力强的。大虾皮薄肉多,色白肉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大虾宰杀、整理应讲究技巧,要从头部剪下虾枪,从头部挑出食袋,再从背部剪开,挑出虾线不用。若需要保持虾体完整,可以把虾体弯曲,头尾相接,从虾壳缝隙中用牙签挑出虾线,洗净整齐摆入盘中,即可上桌。
基围虾体长而肉多,肉爽嫩结实、肥而鲜美,但略有腥味。基围虾买回后需用净水养一下,以去其泥腥气。上桌前捞入一盛具内,上用一洁净湿帕盖住防止其乱蹦,吃时下锅烫约2分钟即可食用。
虾作为火锅食材,既可用于清汤也可用于红汤,如煮烫时火候适宜,其味鲜美、其肉脆爽回甜。
44)鱼肚
鱼肚是大中型鱼类的鳔的干制品。鱼肚富含胶质,故又称为鱼胶,自古便属于海珍之一。根据加工的鱼种不同,可分为鳘肚、黄鱼肚、鳝肚、鮰鱼肚、毛鲿肚、鱼肚、鲟鱼肚等多种。鱼肚一般以片大纹直、肉体厚实、色泽明亮、体形完整的为上品;体小肉薄、色泽灰暗、体形不完整的为次品;色泽发黑的,说明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鱼肚可采用水发和油发两种方法涨发。一般说来,质厚的鱼肚,各种涨发方法均可使用,但质薄的鱼肚必须使用油发。分述如下:
(1)油发
黄鱼肚体小质薄,先用温水洗过晾干,然后放入低温油锅内慢慢加热,并用漏勺将鱼肚压住,防止其受热卷曲。鱼肚发泡后,取出漏勺,用锅铲不停地翻动,使其受热均匀,不致外焦而内不透。当炸油不翻花、无响声时,捞出,放入热水内回软。此时,用手指捏一捏,感觉不发黏、有弹性、像海绵一样,即已发好。将黄鱼肚放入冷水内浸泡数小时,再倒入锅内加热烧开,去尽油腻,即可使用。对于体大质厚的广肚、毛常肚等,油发时应先将鱼肚放入大油锅中,用小火低温油焖1~2小时后,见鱼肚已发软时,再改用旺火(不宜过旺),并用漏勺不断翻动,直至涨大发透为止。然后,用热碱水除去油腻,再用冷水漂洗成海绵状即成。
油发鱼肚的注意事项:
①油发前检查有无虫蛀、灰尘、杂质,以免污染油质。
②视鱼肚的厚薄调整焖油的时间,一定要焖到全部半透明时方可。
③复炸时油温低了发不开,高了易炸焦。
④刚发好的鱼肚要等冷却下来后再入清水中浸泡,否则会泡烂。
(2)水发
鮰鱼肚、毛常肚等也可用水发。其方法是:先用清水浸数小时,将鱼肚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焖罐里加冷水烧开,再转用小火煨2小时,换水再煨,水的温度要保持在60~70 ℃,最好多换几次水。煨煮后要将鱼肚用布擦一遍。在每次换水时,都要将鱼肚用冷水洗一次再煮。最后,用冷水浸至肚内渗透水分,发胀无黏性,内外发软即成。
油发的鱼肚色白、柔软、松泡,易于入味灌汁,水发的鱼肚软嫩滑爽,它们都是火锅中上等的烹饪食材。
55)海蟹
常用于火锅食材的海蟹有广东的肉蟹(青蟹)、浙江的三疣梭子蟹等。选购活蟹时主要看鳃门,蟹若吐白沫、鳃门打开即将死之象。鲜活的蟹体表色泽鲜艳,背壳纹理清晰而有光泽。腹部甲壳和中央沟部位的色泽洁白且有光泽,脐上部无胃印。鳃丝清晰,白色或稍带微褐色。肢体连接紧密,提起蟹体时,不松弛也不下垂。活蟹反应机敏,动作快速有力。蟹肉质肥嫩,味鲜美,营养丰富。蟹的肥瘦可看后腿壳边与后腿胸盖的接缝处的裂缝大小,缝大则肥,缝小则瘦。经冰冻包装的蟹主要看个体是否肥大,蟹足是否粗壮,壳色是否新鲜。
海蟹加工方法:用剪刀戳进脐上胃部杀死,或是用刀从壳缝中将壳撬开再摘去鳃,将蟹斗中部黑色小沙包小心去掉(因里面含杂物和细菌),再摘去脐内中央的一条黑线和蟹胰,放水冲洗一下沥水待用。一只蟹身改成4~6块,蟹螯以刀轻轻拍破,然后在盘中拼摆成原形,即可上桌。
6)冻海鱼
海鱼有很多种,如带鱼、海鲳鱼、剥皮鱼等。冻海鱼需要先解冻,再根据鱼的种类来加工处理。
冻带鱼:体侧扁,呈带形;尾细长,呈鞭状,长可达1米多;口大,具锐牙;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臀鳍鳍条退化呈短棘状;鳞片退化成为体表的银白色膜。带鱼为高脂鱼类,肉质肥嫩而鲜香。加工方法:先将带鱼身上的粉鳞用小刀或草结轻轻刮去,切去头,去鳃剖腹去尽内脏,洗净,沥水,切成5厘米大小的块即成。
剥皮鱼:体两侧压扁,呈长椭圆形,一般长12~21厘米;体表蓝黑色,体侧具不规则暗色斑块;第二背鳍、臀鳍、尾鳍和胸鳍绿色,两个腹鳍退化成短棘,不能活动;吻长,口小,端位。由于剥皮鱼为低脂鱼类,肉质坚实而细嫩,味鲜美。加工方法:先剥去鱼表面上一层韧性较强的皮,然后切去头部,剖腹去内脏,洗净,沥水。大者可剁成5厘米的块,小者整鱼入锅。
鲳鱼:为名贵食用经济鱼类,我国沿海均产。体侧扁而高,呈卵圆形,长可达40厘米,银灰色,头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鲳鱼肉质细嫩鲜美,脂肪含量高,刺少而且多为软刺。加工方法:切去头部,剖腹去内脏,洗净,沥水。大者可剁成2~3块,小者整鱼入锅。
77)海带
海带古称昆布,一般在夏季采收。藻体扁平呈带状,褐色,长2~4米,基部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其上为一圆柱状短柄。干制品表面有白色粉末,为析出的甘露醇,碘含量也以表层为多,故食前不宜用大量水久浸,以免损失营养成分,且不易煮烂。海带先用5倍量的清水浸泡回软,浸泡时间约10分钟。洗净泥沙杂质,然后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夏季泡3~4小时,冬季泡6~8小时,再洗去海带上的黏液即可按需改刀。采用鲜品只要清洗干净后,改刀成小的条或者块就可以了。在火锅中切成长约7厘米的条或块。
8)海白菜
海白菜为藻类植物石莼科的藻体,又名海菠菜、海莴苣、海条、青苔菜等。海白菜藻体碧绿色,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降压、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采用鲜品只要清洗干净后,改刀成长8~10厘米的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