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2号 匠心独运:导引学生走进新课程的好招式——人文学院部分教师新课程教学的精彩片段
导引学生进入新课程的课堂活动,其实就是教师携带课程及其课程教学方案,让众多个性鲜明的学生用不同思维、不同眼光、不同标准对教师教学修养、课程学习价值评定,而后决定是否进入及其怎样进入新课堂的一次活动。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非常重视师生首次相会时给予学生的第一印象,精心设计和组织新学期新课程的第一次导引,以具有独特个性的导引招式让学生愿意并且乐意走进新课程学习。开学第一周,恰有机会听了几位老师的新课程第一次课,发现其中有些导引招式匠心独运,意味深长,颇有效果。
在社区工作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上,洪泸敏老师围绕精心设置的两个入门提问,借学生进入社区的亲身经历加以点评完成问题解答的方式,集中了整个班的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同学们十分投入地发言,陈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竟是忘了下课休息的时间。
在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上,夏刚老师兴致勃勃地以“背包客”自称,将用于课程教学的主要教材、参考书一本一本地从鼓鼓的背包中取出,作为甄别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特别道具,帮助学生建立所学课程的基本概念;也将所授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和范围向学生展示,供学生翻阅,让学生实物在手,感悟于心。
在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上,罗书俊老师鉴于面向全校开课的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特点,直截了当地向几乎坐满一个大教室的选课学生(全教室有146个座位),明确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即以严格考勤和注重学习节奏为抓手,特别精细地量化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标准和说明严格标准背后的原因,令学生自我感悟和体会坚持到课学习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开启自
我管理模式,避免麻烦。比如,无故旷课者一次扣除三分,而后递进式扣除分数且可以直扣至负分。学生为了补救一次缺课而失去的分数和耽误了的指定的课堂活动,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社会保障理论和实务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上,蒋国河老师注意区别专业课与通识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的不同,在直接、简洁地讲述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之后,自然、巧妙地引领学生快速切入课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蒋国河老师从日常生活习惯用语到专业课程理论用语的语意的研究中,以不同国家,如德国与英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提问题、明要点,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很快变胆怯为勇敢,由感性而渐至理性,快速进入课程学习,专注于专业知识的辨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