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前的准备:让手机成为师生兴趣的连接点

一、约会前的准备:让手机成为师生兴趣的连接点

互联网语境下,教师早已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经历着后喻文化的层层解构,按部就班的线性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度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后现代文化生态对教法的要求。今天,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知网、JASTOR等传统国内外学术资源库查找较为权威的学习资料,还可以在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知识星球等各种交互式平台上寻找到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对某一问题的深度解读,或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与他人进行沟通、对话。因此,在某些问题的掌握与理解上,他们很有可能远远超过了老师的积累。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高频使用,也使得师生对新案例的零时差接收成为可能。基于这些思考,我开始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朋友圈,借此了解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新闻热点,并从中找到可以勾连到课程知识点的最新素材。套用新闻学术语,这是在寻求课堂讨论问题的“接近性”。观察分析之后,我会在课前主动给授课班级微信群转发相关链接进行“喂料”,并提出问题。以下是我在三门课程微信群中抛出过的部分问题:

新闻作品分析课——996工作制是福报还是违法,各大媒体怎样评?巴黎圣母院失火,这场文化灾难外媒报道有何不同?70岁“碰瓷王”杜大娘,新闻里遮蔽了什么?奔驰车主维权,自媒体先发优势保持住了吗?顺丰小哥私拆包裹,哪些标题动了歪脑筋?

品牌战略课——老字号“北京烤鸭”不好卖了,老品牌要不要年轻化?怎么年轻化?杜蕾斯文案“翻车”品牌传播过程中,尺度的把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奔驰车主坐上引擎盖,企业应该如何化解品牌危机?奥克斯和格力掐架,奥克斯的品牌危机该如何化解?任正非答媒体42问,透露了哪些品牌战略信号?

职场语言沟通课——《都挺好》热播,你从苏明玉的商务谈判里看到了哪些技巧?马云说“996是福报”引来骂声一片,除了不懂《劳动法》,他还错在哪里?奔驰车主引发围观,4S店犯了哪些语言禁忌?奥克斯面对格力的举报,言说“民族大义”合适吗,为什么?

由于话题比较热,关注度高,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比较强烈。但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感性阐发居多,理论分析不足,而这也正是课堂讲解的关键。课前,我会和同学沟通,让有意愿的同学在课堂上做一个简短的陈述,并将其作为课堂理论讲解的导入。同时,我会预约发表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学生(一般安排有2~3个观点,有区隔度的学生)进行课堂发言,并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引爆点。上述两个办法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课堂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