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25号 兴趣在体验中渐趋浓厚 秩序在管理中自然形成——尹忠海教授的新班级新课程导入

教学一线观察25号 兴趣在体验中渐趋浓厚 秩序在管理中自然形成——尹忠海教授的新班级新课程导入

与其一本正经地告诉学生说其将要学习的课程是多么重要,不如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其抽象地强调学生说应该努力培养浓厚的课程学习兴趣,不如让学生自己主动走进课程知识学习的空间,去自觉地生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其直接地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去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不如将学生在和谐的无戒备的气氛中使其欣然地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与其为了追求某种相安自在的师生关系而任凭学生挥洒自我乃至于彼此不去交集,不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负责任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大胆地进行课堂控制,在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使学生认可、接受并且愿意持续遵守某种程序。尤其是在教师面对大学生开始新班级新课程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应该这样做。

大学生的课堂确实有许多特点。仅从学生的角度看,不仅在偌大的教室里可以自由选座,如果想离老师的视线远点再远点,即便前面空排很多也可以把后排坐得满满。而且,只要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也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地看着别的书和做着别的作业。也因为大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初次相遇,会更多地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去审视、评估老师及其所执教的课程,同时,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会更加明晰和强烈……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匠心独运,精心设计和组织授课环节,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平台,学生就能欣然走近老师及其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循循善诱,着意于引领和指导,学生就会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萌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首先打破师生首次课堂接触其实都处于彼此着意试探的境地,主动与学生交集,巧妙地行使教学管理之职权,则学生才可能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自觉地认可并且愿意持续遵守某种程序,进而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秩序。

而以上所述的这些,在尹忠海教授新学期讲授传媒公共关系课程的第一次课上都悉数出现了。

如果说,尹忠海教授执教的传媒公共关系课程,原本就是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才能在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交流艺术的基础上成为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的专门人才。尹忠海教授在第一次课上的言传身教,就已经将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的典型特质做了极好的诠释和示范。笔者注意到,尹忠海教授在开始讲课前会将教学空间积极搭建,那不着痕迹地将散坐在东一群西一块的学生聚集在教学活动主体接触(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最佳空间里,既为课程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又为课程教学活动定制了某种程序。笔者还注意到,尹忠海教授为新班级的第一课而精心准备的案例及其讨论问题是怎样紧紧扣住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抓住学生的关注热情和探讨兴趣的,既通过课程知识连环扣的解扣,将学生全数导入课程学习空间,又通过学生的自我觉悟,使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明。笔者发现,当分成若干小组的学生专注于讨论那些老师设计组织的案例分析题时;当老师穿梭于各个讨论小组聆听学生发言并与学生热烈讨论时;当老师与学生毫无间隙地完全沉浸于学术问题的辩解时,作为执教者的尹忠海教授已经成功地通过学生自我体悟式的自我教育中完成了他的新班级新课程导入;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也已经通过老师启发下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觉悟而全部被导入一个崭新的课程学习空间。这其中,传统意义上在新班级新课程第一次课上需要向学生逐条明确告知的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更多的是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和提点下逐渐自知自悟自明的。同时,一个教师的学术态度和执教风格、教学的习惯和基本要求及其所提倡的教学秩序等等也已经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以深刻的烙印。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起平日里曾经耳闻目睹的一些议论和现象,比如,现在的学生坐在偌大的教室里,有的距离讲台越来越远;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学习选择意念很强,在课堂上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竟是可以旁若无人;现在的学生在网上流连者越来越多,老师在课上再苦口婆心,学生听课的情绪却还是难于调动起来……那么,尹忠海教授的以上做法,是否能够为这些议论和现象的消失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动力呢?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主动体验中能够渐趋浓厚,也能够进而产生贴近老师、靠近讲台的向心力;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唯有在科学管理中才能自然形成;只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心着意地策划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使学生可以忘我投入的开始。尹忠海教授的教学实践完全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