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探究能力
秦安兰
2018年10月由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十多年来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我发现对于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来讲,教师不但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质疑现有知识、探究知识的欲求。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授课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不断探究,那么教师就会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就会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有较大的发展。
质疑就是心有所疑,能够提出问题,目的是探究和解决问题。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正如胡适所言:“科学之最精神的处所,是抱定怀疑的态度;对于一切事物,都敢于怀疑,凡无真凭确据的,都不相信。这种态度虽然是消极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劳,因为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权威的奴隶。怀疑的态度是建设的、创造的,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可见,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
当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并且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自然就得到了激发。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呢?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的: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
正所谓“学问、学问,首先学会问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不太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敢、也不会提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遭受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引导和轻松课堂气氛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授每一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而且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会获得加分。这种评价机制的设置,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提问。在每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我都会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能把心中形成的疑问点及时展现出来。即使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都会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知识在探究疑问的解答过程中自然生成。正如前人所说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制造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所求之间的不平衡,引发“愤”“悱”状态
现代心理学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就相当于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导火索。剩下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行“燃烧”,因为老师已经把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活了。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来点燃思维的导火索呢?我主要是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在每一次课的课堂导入时,制造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所求之间的不平衡,引发学生的“愤”“悱”状态。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表明教育的时机把握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愤”“悱”的状态,就可以为教学寻找到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如在心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中,讲到感知觉时,我向学生提问:“我们常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时候眼见未必为实呢?”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的教学中,在探讨校园欺凌现象时,我向学生提问:“如果对校园欺凌问题上,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应该如何做?”很多学生都把思维点放置在被欺凌者身上,在思考如何帮助被欺凌者。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欺凌问题,“如果仅仅对被欺凌者开展服务,是否能真正减少或消除校园欺凌现象呢?”学生突然发现了原来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发现校园欺凌问题是关于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教师、家庭和学校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把社会工作服务放置于人与环境系统的互动中来进行。
(3)塑造学习团队,合作互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学生提出了一个良好的问题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呢?我主要采用塑造学习团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能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互动沟通,加强了情感连接,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如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教学中,我在开学授课之初,让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项目、科研课题等方式来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如有的小组选择了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和时间管理等问题。学生在提出研究问题后,就着手进行分工合作,在查阅文献、设计服务方案、访谈、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均有一名组员专门负责,而每个研究环节中,其他组员也均参与其中。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主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但提升了探究能力,而且还提升合作互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树与树、云与云、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互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就是激发内在力量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