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23号 翻转课堂更需奉献精神——蔡盈洲教授课堂教学新探索

教学一线观察23号 翻转课堂更需奉献精神——蔡盈洲教授课堂教学新探索

本篇观察还想就蔡盈洲教授的课堂教学谈一些感受。

因为蔡盈洲教授在他的《出国访学总结》中比较细致地阐述了国外名校课堂教学的有关经验;国外名校课堂教学的有关经验启发了他有目的地借鉴和创新。因为学校有关督导听了蔡盈洲教授的课后有诸多感慨,感慨他的课堂教学抓住了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精髓,找准了核心问题,解决了翻转课堂式教学耗时的问题。更因为蔡盈洲教授书桌抽屉里那一摞一摞有关课堂发言以及课后总结的学生作业,那一摞一摞有关课堂发言以及课后总结的学生作业里满是红红的批语,昭示了教师课堂教学前后花费了大量的个人时间对学生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点情况所做的前期预测、中期指导和后期分析。

或许用一般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式教学要件来衡量蔡盈洲教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些不能完全对上的地方。但蔡盈洲教授的课堂教学因为具有在教学行为上叠加了探究引导型和学以致用型,教学结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不仅新型而且广大,教学活动更多是个性化的体验式教学而非普适性的演示式教学等特点,所以,尽管他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遵循一般意义上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网络远程教学、在线学习或者由教师首先为学生选择提供教学资料的模式,却也富有翻转课堂的气息,深具翻转课堂的精髓——同样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将教师作用定位在引导、指导层面;同样是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且,特别富有价值的是蔡盈洲教授能够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反复试验,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创新——教师在更多的环节里有更多的“介入干预”,借以更好地进行全面深入的提示引导。也正是这种创新更加强化了教师的引导功能,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单位时间内的交互效率。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从创新原本就要不断持续地产生的角度看,即便是人们目前对翻转课堂式教学的要件已经有所谓的定论,那也是阶段性的暂时的定论。只有不断地按照实际情况做合适的创新,才能真正地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正如蔡盈洲教授的课堂教学。而这种创新必须要在教师愿意有更多的奉献才能得以完成。有人曾经这样调侃说:“大学老师从来不加班,因为从来不会下班。”确实,当我们的老师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计较时间的耗费,不会计较这些耗费应得的报酬的。在人文学院,不仅仅是蔡盈洲教授这么做,更多的老师都是这样在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