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43号 史海钓沉明要点 变化万千不枯燥——解读周立华老师的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
很早之前听周立华老师讲授中国新闻传播史时,就想就他的课堂教学写点感悟。或许与他的性格有关,又或许与他长年从事新闻史学研究而养成的偏理性思维有关,他的课堂教学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从容讲述见长。他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并且条理分明,教学语言质朴却能深入浅出,教学风格趋于理智型却不失幽默和机智。但这种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从容讲述会偶尔让人感觉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听课有些枯燥。
此刻是在世界新闻传播史的课堂上,虽然周立华老师授课的课程已不同于之前,但他那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讲课风格却如同往昔。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些东西,进一步理解了周立华老师的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特点及其成因。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他能够史海垂钓善钩沉,既删繁就简令要点明确,又兼顾整体的系统完整与局部的清楚明白,使历史事实尽显于大家眼前。在教学内容的陈述上,他既注意在语言表述上让平实与生动相融,简明扼要,又能够于课件制作上巧用心思,使内外灵活链接,让人眼前一亮。他对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内容陈述这两者的微妙处理,使他的课堂在千变万化、五彩斑斓,远离了枯燥和沉闷。
笔者不禁感慨,周立华老师课堂教学的匠心或许正在于此。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交织的方法去平衡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思考的单调性和课堂应有的趣味性之间的关系。笔者不禁感慨,但凡历史类或与历史相关的课程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果不能于史海钩沉而仅仅简单讲述,就会难以明要点、见风骨;在教学方式上,如果不能灵活变换而只是平铺直叙,真的会像是观看一部冷静地自顾自地叙说的历史纪录片,不免会让人生出枯燥和沉闷之意。
由此,笔者也就明白了周立华老师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特点的成因所在:
从教学内容看,新闻传播史课程或是中国新闻传播史或是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尽管有些内容距离当代较远,但却因其课程内容中人物众多、事件交错及学科本身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曲折复杂而自有其丰富性、复杂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可是也因为历史事实毕竟是一种"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客观存在,作为历史事实的叙述者、分析者和评价者,并不能自带太多的主观情绪,应是冷静的思考、睿智的分析和平实的陈述,所以课程教学需要执教老师富有理性。并且,由于教学课时受限,在浩瀚的史海中钩沉钓要,不能不在如烟往事万千中检索梳理以去芜存精,以明确要点;不能不删繁就简、去叶留枝,甚至要使其既是简单的纲要条目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需要执教老师的讲课富有理性。那么,周立华老师在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上更为讲究的逻辑思维、理性思考,显然适合课程教学的需要。
从教学方式看,基于以上所述,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教学更偏重逻辑思维、理性思考。而这种更重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更适合于研究生教学,对大学生教学而言则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诸如兴趣、态度、情绪、情感的因素,以便借重感知、感觉的力量,用更合适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增加课程信息传播的容易度;让学生对课程信息接受的主动性得到自觉提高,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那么,周立华老师于逻辑思维、理性思考之外强调运用感觉刺激激活形象思维的教学处理,显然也适合课程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