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39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初心始终在——182学期第一周人文学院教学观察

教学一线观察39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初心始终在——182学期第一周人文学院教学观察

新学期的第一周的开课,总是会那么地让人印象深刻,尽管一定意义上第一周的第一次课按惯例是学生的试听课。可也或许正是这是试听课的缘故,任课老师或者会更加注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以至于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久久地存在学生的记忆之中,成为学生对老师基本评价的支撑。当然,这里说的任课老师或者会更加注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并不是从笼络学生选自己的课这个角度出发,实际上大多数的任课教师新学期开课之际的各种表现,是在力求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关于课程,关于自己,以及关于对选课学生的希望和要求等相关信息,愿意在开学之初用一个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选课提供进一步可资参考的意见,也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容易形成一种印象。第一周的查课和间或的听课,虽然不能有更多的近距离接触(指的是课堂听课),但所到之处让笔者无不深切地体会到上述的这点。

片段一:在陈县英老师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上,还未开讲,老师就首先组织到课学生在指定的区域中自由选定自己的座位坐定,同时下发教学班座次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依次填写。之后则向学生说明之所以如此划定范围和排定座位的意图及其作用。那份干练和利落不容人质疑和犹豫,那种智慧和洒脱不由人不欣然向之,学生们的雀跃为之陡然使整个教学班的面貌一新,学生们心无旁骛,学习的专注力被集中,积极思考,讨论问题的兴致被唤起。不仅瞬间散坐在教室四处的学生聚集一处,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而且也因为学生间相互的影响,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发言你方言罢他又来,十分踊跃。

片段二:在欧阳伟老师的西方文化概论课上,老师满怀热情、精力充沛,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在对孕育了西方文化的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和中世纪文化的讲述和剖析中,为学生逐渐拉开认识西方文化整体的帷幕——结合古希腊神话叙事,为学生生动却不失理性地诉说蕴含了现代文化意绪的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结合古希腊、中世纪的社会实际,为学生概括却又是清晰地描绘遥远的、陌生的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概貌,仿佛要倾其所有。

片段三:在严伟华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上,老师从容儒雅、温和谦恭,一首《在水一方》诗歌的吟唱让全场学生掌声响起来,将学生的思绪成功地拽进远古社会的西周时代,老师既从《诗经》成书过程中“孔子删诗”环节的分析,给学生的古诗歌理解增加更多视角以扩大视野;又从对《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里产生的成语的介绍里,讲述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今日的处处能够恰到好处的应用,给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更多兴趣以加大驱动力。特别是老师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成语送给学生并且表示要与学生共勉的时候,课堂倏忽间沸腾起来。

是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借用严伟华老师给学生的课程教学寄语,笔者也想在这里给人文学院182学期担任本科教学的老师寄语:既在起点有良好的开始,则必须要在终点有良好的结束。有初心贯穿始终,做到善始善终就不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