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传播带给教师驾驭课堂的挑战

二、信息碎片化传播带给教师驾驭课堂的挑战

1.衔接学生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专业知识学习的挑战。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前,学生可能通过碎片化学习对一些概念或者相关知识有了分散性的了解,这种在没有系统性学习社会学知识的背景下直接通过网络学习到的非系统化的知识通常会给笔者驾驭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笔者不仅需要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整合进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内,而学生碎片化学习获得的知识往往与专业知识有一些差别。比如对于社会分层问题,有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了“当代中国社会九阶层”的相关信息,实际上,“中当代中国社会九阶层”的相关言论并非社会学范畴的知识,而只是网络的上网友的杜撰,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笔者在课堂上遇到过学生就此提问,这就要求笔者不仅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当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九阶层”的相关内容,并且分辨清楚二者的关系,及指导学生如何在学科体系中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九阶层”的相关言论。

2.权威弱化问题。与传统课堂的教师相比,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教师的课堂权威正在不断弱化,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了各种信息,而学生对这些信息的权威性难以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再者教师也存在知识盲区,双重因素叠加会弱化教师的权威,进而影响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比如,笔者课堂上就有学生就拉脱维亚的社会性别问题提问,学生提问说拉脱维亚是“男人们最向往的天堂”,是否意味着该地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更严重。当时,笔者就感觉及时给出该问题的正确答案有挑战,因为确实对这个欧洲小国的性别平等问题了解不多,另外,也要非常审慎地思考该问题,由于该国女性多而成为“男人们最向往的天堂”并不意味着该国的男女不平等就严重。

3.教学方式的挑战。00后的学生从小习惯于接受图片和视频等直观学习材料,而且活跃在网络,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使用最新的网络用语,习惯于趣味性和简便性阅读的学生对于枯燥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专业理论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即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课堂兼具学术性、逻辑性、趣味性和简便性。

4.培养学生现实关怀和积极参与现实社交的挑战。社会学是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学科,但是新一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科技的浸染中成长起来的,如何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虚拟感和“信息茧房”效应及由此带来的社交退缩也是教师驾驭课堂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笔者曾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社会互动相关话题并且做过简单调查,不少学生表示,课堂上他们不太喜欢参与讨论,而更喜欢刷刷手机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