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规则,鼓励参与
2025年10月13日
三、建立规则,鼓励参与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这种主导性既体现在课内的内容安排和流程掌控,也体现在课后任务、成绩规定等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规则和措施。例如成绩中的平时分,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切实的努力和投入来获得,无疑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又可大大提升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时,我一般会留出四分之一的课时,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PPT、现场表演、拍视频等方式将其分享给同学。根据参与同学的组别数量分配时间,一般每组10~20分钟。听讲的同学则都要负责打分,取其平均值为平时分。这种安排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因为作为讲课者,要完成内容选择、课件、道具、表演、音频视频制作剪辑等大量工作,其锻炼作用和个人所得远非单纯听课能比。对其余同学而言,一个课时一般能听到三组同学对不同内容的讲解,其效率也远高于老师的一节课;他们又承担评课评分的任务,不认真参与显然不行。这还可避免整学期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情形,也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相信多年以后,参与讲课的同学已不记得老师是谁,但定会记得自己所讲的内容。当然,这种安排要兼顾教学计划的完成,得根据班级人数等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般应遵循自愿的原则。
总之,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是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作为老师,除了尽职尽责地组织教学,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外,一定要利用主导者的位置,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