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6号 热情澎湃为振奋人心 紧追不舍为传授知识

教学一线观察6号 热情澎湃为振奋人心 紧追不舍为传授知识

在三尺讲台站久了,关于上课的一些事情是深有体会的。比如,下午的第一节课比较难上,需要首先“唤醒”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极容易犯春困的下午,有些学生要连上三节课,即便是台上的老师知道要随时督促台下的学生抖擞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这种与人体生物节律的抗衡有时的确也会让老师心生不忍。因此下午上课的教师课堂上尤其需要考虑应该以什么样合适的形式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不着痕迹地帮助学生度过下午2时到下午4时这个“下午低沉期”,又可以带领精神抖擞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笔者看来,人文学院尹忠海教授的课就非常有特色、有讲究,他能通过形象暗示、情感激励、情绪引导,兼有情感的沟通和理性的督促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整节课,教师一腔澎湃热情地进行教学,为的是振奋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必须全身心在课。紧追不舍地用问题连问,图的是同学们可以共同享有每一个知识点——谁跟不上谁就out了。

片段一:2017年3月28日下午第一节课,随着身背双肩包,显得格外精神利索的尹忠海教授的快步走进麦庐校区2208教室,教室里的空气陡然波动起来,原有的寂静瞬间被打破。他就像是一位要与学生一起远行的组织者和领航者。尹忠海教授的形象暗示,以及与学生之间课前的热情对话,已经将学生同去远行的兴趣和劲头激活,分坐在教室不同位置上的学生瞬间集结到了教室的前几排。

片段二:围绕课程传媒公共关系中的公共关系调研方法,尹忠海教授与学生们一起迈进关于原创性的概念、原创的意义、实现原创的路径的探索之旅。为了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和系统掌握,尹忠海教授所选择和组合的具体案例颇有特色。案例选取范围广阔,从中国到美国、从日本到苏联;案例内容丰富多样,从人生史到艺术空间、从工业史到科技发明史。就案例而言,师生一路前行,便可畅游全世界,汲取多个国家的文化精粹。

片段三:案例元素分析过程中,尹忠海教授注意案例元素的分析推理中蕴含课程教学知识点,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触发点,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分享知识,又注意强调学生从细微处起步,使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更为特别的是,尹忠海教授还善于更为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盯住目标发问的方法关照那些尚不习惯主动发言的学生。在尹忠海教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发言的主角,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有意义的。也恰是因为这一点,在尹忠海教授的课堂上,如果有哪一个学生的思维不能跟上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就会有被out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