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时代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的策略实践

三、信息碎片化时代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的策略实践

信息碎片化潮流无法避免,信息碎片化时代要更好地驾驭课堂,关键在于如何将其不利的一面转化为有利因素。面对信息碎片化带来的挑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有效性。

1.以知识系统化促进碎片化信息整合

笔者通过在课堂上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梳理,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同时,指导学生的改变网络化的思维方式,将寻找答案的方法从被动的吸取网络信息转变为自己主动的分析思考,逐渐树立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专业思维方法,促进其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与此同时,以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促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也是赢得学生专业信任、进而重建专业权威的重要途径。有学生课后讨论中就告诉笔者,学生自己在碎片化学习的时候,基本没有目的性和逻辑性,但是在学习过笔者教授的学术地图的方法后,现在会有意识地将碎片化学习的知识纳入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进行整合。

2.搭建理性化学习与趣味性讲授的桥梁

00后的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兴趣不强,所以要把社会学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符合青年学生个性、富于生活化的内容,提升其趣味性,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知识接受效果。结合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点事件和现象,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将术语化、理性化的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如讲到“社会互动”时,笔者使用“尬聊”这个比较新的网络用语来说明互动双方对互动情境的识别不一致带来的影响的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普遍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在深度思考方面,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框架下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层层剖析,培养学生理性化学习和深度思考的习惯,也取得了学生的认可。

3.培养学生现实关怀感

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回到现实社会,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虚拟世界的理性反思。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尽量使用学生可感知的一些社会现象作为例子来带领学生回到现实,比如讲到组织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时,较多结合学生们熟悉的学校学生会等组织来讲解,而非偶像剧里虚拟出来的企业的特征。讲到“社会流动”相关知识时,结合学生们自身学习对未来的个人社会流动和身边的例子来讲解而非个别网络名人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氛围明显更加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学生普遍反映其现实关怀感有一定的提升。

总之,信息碎片化带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诸多挑战,但通过碎片化信息和系统化知识的整合、搭建理性化学习和趣味性讲授的桥梁和加强现实关怀感培养,教师可以提升其课堂驾驭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丰富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