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3号 促生注意力:妙在无形之中的强力牵引

教学一线观察3号 促生注意力:妙在无形之中的强力牵引

只是平和的涓涓细流,却似乎有着滚滚大江的震撼力;只是普通从容的娓娓道来,却似乎具有特殊的魔力。在这种震撼这种魔力的作用下,你会情不自禁地从容,平和地投入学习。陈文钢副教授的课堂教学往往可以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和体验。大多聆听过陈文钢副教授讲课的学生,似乎都忘不了课堂上他所特有的强力牵引。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移动,使学生无论身处教室的哪一个位置,都得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路爬坡过坎,一路探秘寻奇,在平和、普通和从容中感受知识海洋的浩瀚,感受在其中探秘寻奇的乐趣,体会达到老师教学要求所必需的付出。平日里常耳闻陈文钢副教授无论课堂内外都颇有学生缘,揣想这种缘分的产生大约也与这种强力牵引有关。

某种意义上说,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关注点的选择更为多元、自由和主动,教师要在整节课上聚集起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不愿懈怠,始终饶有兴味地专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其操作的难度相较于中学似乎更大,尤其是处在目前随时随地可以在时空任意遨游的互联网时代。要想成功地实现强力牵引,就必须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关注点产生的基础,有效促进由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关注点等因素整合而成的学习注意力的生成。

注意力是人类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能力。注意力的持有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没有这种预定目的的注意过程,人们无法有效地完成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同时,注意力是一种意志努力的结果,这种意志的努力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很容易操作,并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的困难,但要长期保持注意力集中,那就要付出不少努力。陈文钢副教授的强力牵引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有效促生了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了学生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本能。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种有效促生,于陈文钢副教授而言,除了得益于他自身知识的丰厚之外,也得益于他善于“移动教学讲台”。这里说的“移动教学讲台”,指的是陈文钢副教授的讲课位置并不固定在讲台,而是将讲台“随身携带”,更多地在学生中间出现。这种出现或是伫立在学生的面前,又或是活动在学生的四周。当然,这种“移动教学讲台”并没有给学生什么压力,相反的,却正是由于这种“移动教学讲台”,陈文钢副教授每每都能够与学生的目光直接相交集——这不如说是在与学生的思想近距离相撞击,或者是说心与心在坦诚对话。那么,能够与学生以坦诚之心对话的老师又如何不让学生愿意敬佩和信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