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17号 助力:历史阅读添趣味 固寸:教学中心不游移

教学一线观察17号 助力:历史阅读添趣味 固寸:教学中心不游移

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由于时代的久远和当代人对古文阅读的较少甚至没有,以及许多古文字的使用实际上已经不再等等原因,当今的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即便是学习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学生,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面对如此情况,要保证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执教者无疑要想出更多的办法、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进行更多的探索。曾献飞老师的古代汉语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精心的准备和设计,那种想方设法增加课程学习趣味,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的努力,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曾献飞老师的古代汉语教学的课堂上,你可以看到,他针对古代汉语简洁、典雅、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的特点,将阅读和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作为古汉语教学的前提,于历史文化典故中用不同描述的将把学生尽快带进特定的时空,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特定时空中古人所使用的语言,去比较和掌握古今汉语言的异同之处。以他对先秦文学散文《左传·齐桓公伐楚》的讲解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古文的语言学习,曾献飞老师围绕所讲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相关材料,比如将《左传·齐桓公伐楚》与《春秋》《史记》相比较,用齐桓公伐楚的作战示意图等进行史实还原,从而唤起学生对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的学习兴趣。

曾献飞老师始终清楚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是前提条件,他所有的对历史文化典故的先期阅读和分析只是为了引导学生,使学生提起学习古汉语的兴趣,即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史实讲述得再精彩,学生听史实讲述再听得起劲,那也不能喧宾夺主,游移其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还以他对先秦文学《左传·齐桓公伐楚》的讲解为例。尽管因为历史材料的众多和自带故事性给学生带来了穿越变幻时空的乐趣,但曾献飞老师的课程教学意识却特别清楚,注意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在讲授时间上进行严格掌控,挥洒处尽意挥洒,当止处戛然而止,将课堂教学从曲折复杂的历史事实的讲述中恰到好处地过渡到上古汉语书面语言的学习,绝不因此而将语言的学习变为历史事实或文化典故的分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