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美感的唤醒

情感与美感的唤醒

张细珍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非常精微、玄妙的能力。一方面,它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心灵感应或审美顿悟,失之毫厘往往会差之千里;另一方面,文学鉴赏又需有开放、自由、独立、个性化的想象能力,它可以激发不同性情个性的学生不同的生命感觉与审美体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浮躁功利、信息泛滥的融媒体时代,文学鉴赏课如何让学生沉心静气、参禅悟道式地进行审美感悟,通过文学鉴赏启发创意思维,实现情感与美感的唤醒式教育呢?

真正的情感与美感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共鸣。文学鉴赏能打开联通作家与读者精神世界的那扇神秘的门。艺术鉴赏与洞察力需要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需要学养、才识、眼界、性情等综合起来,在漫长的学养积淀与生命体验中发酵生成。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他所有的情感,也许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

原发的审美感受力可谓文学鉴赏的内功,可直接见于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中。只有敏锐的艺术感觉与新锐的思想触须,才能让读者游刃有余地贴近并切入作家作品的精神世界,直抵内核,直击要害,于细微处见大义,同时又能跳脱出来,站在更高远开阔的视角进行总体性地观照与审视性地反观。贾宝玉初见林妹妹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我想,一个敏锐的读者一旦遇到好的作品时,心中也会有所感应,因触动而惊叹道,“这个我曾见过”。这便是一种敏锐而精微的审美感受能力。也就是说,读者首先要有独立自由的精神,不为常规成见拘囿,对文学世界保持原初的感觉,既要对作品有敏锐的感觉,又要对自己的感觉敏锐。说到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活力在于它与创作一样,都是生命的一种再生、更新与创造,需要生机勃勃的生命能量与活力。

说到底,真正的文学鉴赏与批评也需要创造的能量与能力。如果学生自身的生命世界没有足够的广度、厚度、深度、高度,又怎能切入作家的生命世界与审美世界,进而超乎其上,反而观之?由此,学生要保持对文学世界复杂性、丰富性、含混性的多元开放的认知,用审美的标尺,而非政治、道德等其他的标准评判作品。也就是说,文学鉴赏要立足文本,听从原发感觉、第一印象。审美优先!这是文学鉴赏课程教学的前提、关键与核心。

基于此,本人针对高校中文与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鉴赏、戏剧鉴赏,旨在陶冶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开拓其阅读视野,丰富其阅读趣味,培养其拥有原发的审美感悟力、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课程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感悟与鉴赏,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进入作品的独特路径或入口,对作品进行原发的审美感悟与独立的鉴赏判断,发现有意义、有意思的问题,最终实现情感的共鸣与美感的启发。

教学理念上,本人一直坚持师生共建课堂,营构自由、开放、对话、互动的教学氛围,运用情感现象学、审美直观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情感投射、审美直觉与知识构架,唤醒、启发其原初的审美感悟力,培养其独立的审美判断力,让他们拥有清晰的语言表达力。

教学过程中,本人拒绝二手的成见旧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文学鉴赏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文学鉴赏课的特点就是强调作品本位,阅读先行,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只谈自己的观点,不说网上或他人观点。所以课堂上,本人要求学生脱口讲,不要事先准备PPT,甚至讲稿。学生想讲什么、怎么讲都可以,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开放自由。因此,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形式上,文学鉴赏课以学生自由讨论、相互点评为主,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总结,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审美感悟的相互激发,情感体验的彼此共鸣。本人会以课件指引大方向,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疑点,互动对话。但不会照讲课件,常常根据同学的发言,随机变动思路。每一部经典作品的赏析,都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完成,注重教学的创新性、艺术性、文化性与趣味性,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亲近文学,走进作品,被美丽的艺术世界唤醒、吸引。

教学效果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鉴赏”选课人数逐年攀升,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选课,最多时达到160多人,并入选“江西财经大学特色选修课”。学生给予的入选理由如下:“老师很年轻活泼,讲课生动,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理解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从《阿Q正传》《边城》到《受戒》《棋王》,从鲁迅到张爱玲……每堂课都很充实有趣。”每学期都有学生由于选修文学鉴赏课而爱上文学,获得情感与美感的重构。说到底,文学就是人学。文学鉴赏课就是情感与美感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深度共鸣。

周作人在《雨天的书》中这样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文学,便是无用的游戏与享乐。无用之用有大用。文学鉴赏可以打磨一个人情感的齿轮,使之更敏感细腻,优雅丰富,使璞石成美玉,使人成为人。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养分,可以使人养容养心养气,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文学经典如品茶,可以怡情养性、明理悟道。大学生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名篇、经典戏剧作品的鉴赏,可以开拓阅读视野,丰富阅读趣味,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文学鉴赏可让学生领略文字之美。文字之美在于,它能够以美塑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知达人。不仅如此,向来,文学与时代环境、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进程两相应和。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积极介入社会历史与思想的进程。文学不是自洽的游戏,不是象牙塔里的精灵,不是案头的清供,恰恰相反,中国当代文学史以积极参加中国当代的思想文化进程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鉴赏课程的教学,还可通过鉴赏现当代文学名篇,引导学生以文学的方式积极介入社会历史与思想进程。在这个意义上,文学鉴赏课通过情感与美感的唤醒式教育,使人成为独立、完整、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