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放飞自我的愉快体验
徐佳
博士毕业后站上大学的讲台,是从一门通识课程——社会学通论开始的。如今这门课已经上了三年,其中每个学期都要开设2~3个选课班。每次看到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学生,既觉得兴奋,更觉得是挑战。
这门通识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透过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其反思能力,并帮助其认识和定位自己。在不断叠加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门课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将它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结合在了一起。目前课程所涉及的一些议题都是每个学生人生当中遇到过或将会遇到的重大课题,包括“社会角色与成功人生”“爱情、婚姻和家庭”“社会交往与互动”等方面,通过用实用性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升课程的质量,也能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
同时,在上这门通识课程时,我也会强调一定的趣味性,力争案例更丰富有效、语言更生动有力,使学生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中增添几分乐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积累了技巧和经验,汲取养分、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知识和心灵的交流,让学生通过修读人文通识课程成为逐步完善、更有修养和更加全面的人。在此过程中,教学于我而言是放飞自我的愉快体验。
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第一,学生是主体,要以尊重和关爱学生为基础。作为通识课,我更加注重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几乎每个选课班都会有学生在课余和我讨论一些问题,甚至在授课结束很长时间之后还跟我有联络,要么是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让其十分困惑的问题想找我解惑,要么是让我推荐一些社会学的其他书目供其阅读,当然也包括一些相关的畅销书。他们在每次课后愿意与我交流学习心得,或者自己的烦恼,包括在社交和恋爱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而在对待他们时,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是那个曾经年少、手足无措的自己,倾尽耐心和真心。当看到那个受到困扰的她更加自信时,当受邀参加他们的社团活动和他们一起开怀畅谈时,当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希望留下我与他们的合影作为纪念时,我都会更加觉得对学生尊重和关爱是我应尽的责任。2019年6月初,在江财维享社的“主动放映”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独立电影《红毛皇帝》,随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同学们一起思考、辨析问题,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师生之间相互的好感更为深刻。
第二,有区别地与学生交流,做到因材施教。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跟学生的沟通都应是积极畅快的。选修这门课的财经类专业学生中,以会计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学生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其余是经济、公管和统计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不少对社会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超乎大家的想象,也是带动课堂氛围的主力军。同时他们也是特别需要老师指导创新创业课题或者各类比赛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我平时会发送一些社会学高层次刊物上的文章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参加人文学院的一些相关讲座。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还常常与将要考研的学生交流研究的方向、与申请出国的学生分享国外的文化。总之,力争让学生通过修读这门课收获的更多。
第三,运用教学技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学生对通识课的期待是相对轻松的,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来到课堂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所以,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社会学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对提升课程的质量十分重要。为此,我首先选择用音乐进行导课,时间是在课前的10分钟内,歌曲的选取与每次课的主讲议题密切相关,同学们大多觉得由一首他们熟悉的歌曲来导出一节课的内容是有些吸引力的。另外,一堂课的讲授也仿佛是一首歌曲的吟唱,有铺垫、有开场、有高潮、有尾声。而要想在课堂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掌握好节奏,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这可以让学生在快要疲累时重新打起精神。如恰当地运用短视频、使用超星掌上平台进行抢答、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进行分组研讨汇报等。在“社会交往与互动”章节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小辩论,辩题是“手机让人际距离更亲近,还是让人际距离更疏远”。第二次课用了一个小游戏“快乐传声筒”进行导课开场。这些教学技巧有益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发、高效地学习。
第四,注重知识魅力的养成,不断积累和沉淀自己。如何呈现一门课程,完全在于教师自己的把握,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教师拥有不同的人格魅力,而除了人格魅力之外,知识魅力是教师立足大学课堂的基石。通识课程更加强调知识的广博性、基础性和趣味性,要上好通识课需要教师在平时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并做到向纵深发展。对此,在每轮课程的讲授之前,我都会不断搜集最新的案例,扩充阅读相应的参考文献,并将其分享给学生。
第五,师生之间的最佳关系是彼此成就,课堂的艺术由师生共创。如果想让教学成为放飞自我的愉快体验,光有教师的一腔热情也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每节课堂上的我都是激情四射的,但调动课堂氛围,恰当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将教师角色转变为一堂课的主持人也很关键。另一方面,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通识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尤为重要。按照学生的观点,选课班的同学之间缺少充分的交流,尤其是有共同爱好或目标的学生之间很渴望通过选课进行深入的交流,这需要在课程初期,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使得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短期目标的同学获得联系方式等方面来实现。
第六,重视过程考核,明确课堂管理。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其组织和管理也是教学技巧和艺术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由于之前这门课的选课人数较多,且暂时没有运用慕课和混合式教学,因而,每个学期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并不多。但我除了会在超星平台发布讨论题目外,我还会认真阅读他们的每一份作业。一是希望其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作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比如,182学期其中一次作业是“思考大学社会化的特征,反思自身大学社会化的过程”,其中,有些学生对其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对自己的认识总结得非常细致,包括对自我性格的剖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学校的认识等。这样,我既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也能掌握他们的课程学习状况,及时做好平时表现的记载和登录,作为期末总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