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13号 社会课堂大有可为:师生实训奉新黄石村——二阶段数字媒介技术与实践校外实训教学观察
在这篇观察之前,首先稍稍区别一下时下我国兴起的高校小学期教学与我校的二阶段教学。
自2004年6月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出小学期之后,本是舶来品的小学期,相继在不少高校逐步得到了实施,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据统计有近60所高校)。并且,高校小学期的实行被认为是强化实践育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确实,据有关资料显示,关于在高校本科教育于两学期制之外增设小学期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要有二,一是解决传统二学期制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二是瞄准的是小学期教学可以更多地体现实践特色。那么,按照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达到其中明确提出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我国高校实行小学期教学,在传统二学期的学习之外有意识地连接课堂内外教学于一体,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也着眼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无缝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缩短达到这个目标的路程。尽管我校的二阶段教学在许多方面与其他高校的小学期教学明显有别(当然,我校的并不能算作是小学期教学),但从宗旨上却也一般无二。不少开设的课程教学同样针对二学期制教学的空隙,有意识有步骤地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训练、社会感知,在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无缝衔接上着力。笔者在2017年7月6日偕同人文学院党委杨尚勇书记、实验室熊炜主任到奉新县澡溪乡黄石村、下保村现场,随访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二阶段数字媒介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校外实训教学,并于其后仔细查阅了该课程的所有材料,感触颇深。
那是在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文成老师进行二阶段数字媒介技术与实践课程校外实训教学,率领36名15级新闻传播学子到奉新县澡溪乡黄石村、下保村已有两天之后,笔者也去了解了相关教学。记得在下高速公路后,就是水泥路、石子路了,在距离目的地约有12公里的地方,道路忽然变得坎坷坑洼,而由于连日暴雨而造成的道路两边山坡崩裂,自上而下的滑土与滚石合而成堆的场景不时出现,车子开始颠簸,前行艰难起来。看着一路不辞辛苦、亲自驾车的杨尚勇书记开车时减速缓行、双眉紧锁,笔者不禁为在乡间山内暴雨天气里参加校外实训的学生、老师担心起来,该不会遇到过什么险情吧?但再不久,眼前一亮,三三两两手执相机、肩扛摄像机的学生在道路两旁的村落山林中穿行和拍摄的画面逐渐多起。打开车窗,师生间相互问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山间的暴雨的确给师生们的实训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无论是暴雨之中还是暴雨之后,非但没有影响师生工作的正常进行,反而因为师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特别是文成老师和当地政府细致入微的周到安排和大力支持,参加实训的同学更加热情满满,干劲十足。江西日报社派驻澡溪乡黄石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杨碧玉记者和当地村主任李嵩、大学生村官村主任助理涂霄说起这件事,皆由衷地赞扬实训师生爬坡攀岩、穿山涉岭、走家窜巷地勘察拍摄素材时的不惧风雨,不怕困难;紧录急拍,精心制作,忘记夜寝日食的热情和干劲。而在下保村老乡家里,在下保村的村会议室,在下保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在下保村的山山水水里,笔者确实看到,学生们都正在认真地履行实训计划。
对比该课程的实训内容和安排——“1.帮助地方政府拍摄旅游宣传片,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制作完成后在南昌市地铁媒体上滚动播出);2.制作景区宣传画册(明信片);3.拍摄农村大学生创业题材微电影(微视频)。”尽管实训活动的进行尚存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而该课程最终成果的还是超过预期。在物质层面上是用“4天半的时间,共制作出画册一部,人文宣传片一部、微电影两部”,“其中宣传片成为当地宣传推广地方旅游的一张名片,同时被江西日报作为联合精准扶贫项目收录其扶贫材料中,为地方经济文化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精神层面上,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有学生这样抒发:“每一段旅程,都可以是一个让生命归零的新坐标,欣欣然的赤子之心活泼泼重新烂漫。也正是这一段深刻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成为新闻记者的信念。”也有学生说:“学习是多方面的,人生观的学习也是这次实践给我的巨大收获之一: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还有学生说:“这次拍摄最大的收获是勇气还有耐心。勇气是敢于实现自己的想法与敢于迈出一步以及承担的勇气。以前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一遇到实践,就畏畏缩缩,然后为自己找来的一大堆理由,艳羡着别人完成梦想后的快乐。当我真正地走出一步,才发现自己人生路上最大困难有时候是因为我没有勇气靠近它、走进它。而这个过程中需要的就是耐心与毅力,对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足够顽强的毅力。”“这次实践在未出发之前,我以为会是一次关于技术与专业方面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之后,发现最主要的是对自我心态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所要走的路的探索。我们大学生的确很多时候都有些怡然自得,大学两年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永远都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要一直向上。”
有专家对小学期教学的未来寄以偌多殷切的期望,笔者窃以为用之我校的二阶段教学,也甚为合适。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刻,提前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专业岗位的认知实习,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了解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经过认知实习学期的锤炼,学生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规划未来,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
从学校人才培养角度,可以针对学生在认知实践中的不足,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对学生未来就业、工作乃至终身发展有帮助的课程(包括实践环节),减少或删除脱离实际的课程,并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使学校的教学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虽然就目前而言,二阶段教学的效果尚远未呈现理想的状态,但相信终有一天可以达到,因为师生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以下为二阶段《数字媒介技术与实践》校外实训教学瞬间摄影。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