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37号 理论教学形象化的实验教学细致化——袁冬华老师的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
因为与专业课程的相互关联,笔者曾经客串上过应用心理学范围内的几种课程,所以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想着有机会一定要专门听听基础心理学课和看看相关的心理学实验。因为觉得心理学基础于生理条件和心理感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不能明了身心两者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将课程内容讲授得清楚明白,实际上并不容易;而关于心理学实验,总觉得在相关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实验场面复杂、神秘和遥远,于课程讲授而言难以实现并且类型单一,更有一种探明究竟的欲望。所以,对前去探察袁冬华老师既有理论教学的安排又有实验课的安排的心理学基础课,一直有所期待。而本学期她的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都被笔者凑巧碰到,觉得真是收获良多。(虽然实验课教学一般安排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最末一个阶段,这两者的时间相隔比较长。)
听过她的理论课教学,又看过她的实践课教学。整体印象中,袁冬华老师的心理学基础课教学有两个特点给笔者以深刻的印象。第一,理论教学形象化;第二,实验教学细致化。前者是说袁冬华老师的理论课教学,注意从具象的角度,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感悟,用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方法化解理论的深奥和晦涩,阐释事物及其之间的发展规律及其差异所在,引导学生自由出入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后者是说袁冬华老师的实验课教学,注意从完整的高度,试验项目操作的每一个环节的指导都口到手到心到,其耐心的程度体现了一个专业人士特有的职业素养,不因参与实验的学生众多而有什么烦躁;不因学生提出问题的深浅是非而有什么厌烦;不因需要收拾、整理和清点学生实验后散落凌乱的物件而有什么急躁和抱怨(笔者那次实验课教学观察是在上午的第三节课,而遇见离开实验室的袁冬华老师时间是将近下午一点钟)。
正是基于这样两个特点,袁冬华老师的心理学基础课走进了听课学生的心中。笔者欣喜地看到,无论社会学专业中将其设为必修课,要去学习的学生,还是将其作为通识选修课学习的学生,在袁冬华老师的心理学基础教学课堂上,一般都抱有愿意探索、乐于接受的态度,愿意在老师的牵引指导下,去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奥妙,乐于在老师规定的范围里,去完成教学班级微信群里的布置的讨论和相关作业,去尝试回答老师特意设置的问题,去配合老师的教学需要进行一些随堂实验。也正是基于这样两个特点,袁冬华老师的心理学基础课教学有了明显的效果。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发现和探索未知世界时的兴趣盎然;学生在用实验验证理论而获得发现时的豁然开朗……
一个老师主讲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有如此的感觉和表现,那么,又怎能说这位老师的课程教学处理不是尽心尽力,都是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