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见解独特

一、深入研究,见解独特

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基本功。表面看,科研是教学的提高,是品味的提升,是学养的深化。而实际上,科研也是教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常识,感知世界;中学阶段的学生积累知识,认知生活;大学阶段的学生则要培养能力,适应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要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前沿知识,引导他们深刻地认知社会,深入地学习专业理论,掌握适应未来发展的本领。作为大学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充实自己的头脑,增强自身的素质。教师有独特的见解,才能不限于“搬运”知识,而是不断融会贯通地“磨碎”知识理论,创造出独门技艺,将学生带入前沿的学习殿堂。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牌坊》在1990年代非常著名。笔者为了解读这篇作品,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它研究,不仅使用文献法研究,而且实地考察体验,访谈相关人员,与文化学者交流切磋,终于在1996年将原创的观点发表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文》(熊焰、张一之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上,现将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牌坊》是文化功力深厚的余秋雨追寻人文风物,沉思民族历史命运过程中的一篇力作。作品以旧社会妇女贞节牌坊为思索焦点,悠悠地展开了童年时星星点点的往事,在“轻描淡写”里发出震撼人心的人性的呼喊。文章回忆的对象主要是从城里逃婚(作品在多处隐隐暗示)至乡村尼姑庵的几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作者用乡间孩子无邪的目光、童真的猜想,引导读者审视她们的举止行为,叙写她们受到压抑而又不甘沉沦的美的追求,曲折隐约地表现她们清苦单调的生活和孤寂凄苦的心态,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封建礼教扼杀青春、摧残美好的罪恶,折射出几千年来中国妇女苦苦挣扎、顽强抗争的艰辛历程。文章尾部联系美国小说《热冰》,中外相互印证,将社会病理解剖刀伸展到西方社会,既拓宽了批判的视野,又深化了切割的程度,发人深省。

本文寄寓丰富,蕴藉深厚,韵味悠长,情感凝重。这与作者借助于含蓄的象征、巧妙的暗示、贴切的比喻密切相关。题目“牌坊”就是一种具有典型封建文化特征的意象,“贞节”则是无色无味的毒液,在时空间漫溢,深深渗入社会肌体,毒害一代又一代人。

……

《牌坊》寓沉重的感慨于稚童纯真的目光里,显出本色的真实,角度颇佳。古老的意象(牌坊),悠扬的思绪,清淡的笔触里沉潜着作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沉重的反思,对中国妇女命运深切的同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后来,笔者将以上观点扩展,发表于《文学教育》杂志。论文收录于中国知网,被文学爱好者引用,其中百度百科介绍散文《牌坊》时,就在作品赏析中引用了笔者的观点。2018年,有学生出示了余秋雨的新版《牌坊》(选自全新修订版《文化苦旅》,时代华语书城出版),其中作者的一些观点与笔者的赏析不谋而合。由于与自身研究的理论成果相近,笔者在授课时便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上课时间无论长短,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将自己的科研过程和科研规范教给学生,也使他们感觉到科研近在眼前,并非高不可攀,从而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精神的熏陶,思考能力的培育和初步的科研教育。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研究深入,形成见解,授课的个性化才能够彰显,而独立的思考、自由的学术正是大学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