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28号 强力影响:始终以青春活力影响学生——张庆胜教授的课堂教学
所谓影响者,是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在这个意义上,生活中能够影响他人者,其实处处皆是,比如不同类型的教育工作。并且,生活中能够注意处处影响他人者,其实也并不少见,比如不同层面上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从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来说,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按照教师的角色和职业特点,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概括的那样,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没有教师给学生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身为教师就应该要着实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的角色,在教育的路上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深刻、强力的影响,才能得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或许正是基于对教师角色的这些理解,张庆胜教授的课堂教学才总是那样努力地在做着真正的教育,强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笔者曾在之前的一份教学观察中提及:“张庆胜教授的讲课总是以充沛的精力、洪亮的声音、丰富的资料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别有精神地带领学生畅游在书山学海之中。”确实,笔者曾在一些不同场合听到过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的评价,也曾听过几次张庆胜教授的课,有种共同的感觉不曾有过改变,那就是无论他自身的情况怎样,只要一上起课来,他那股劲头就铆得足足的,精神特别旺盛,声音特别洪亮,用满满的活力强力地影响着学生。其教学以问题的提出起步,以问题的分析陈述为过程,还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讲授,让人不能不听他的讲课,不能不跟着他预设的思路向前而去。或许他讲课时候的学生就是他手中操纵的那只风筝,怎么走以及走多远,似乎都已经被他所计划好。当然,张庆胜教授能够做到这样,应该还在于他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和愿意将知识悉数交付于学生的习惯。不然,言之无物,尽管声音洪亮、精神足足,恐怕还是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有时候就是要这样做——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是有形还是无形的教学行为,都是为介入学生思维,影响学生而设定,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主观操作。一个高校教师,意欲扮演好传道授业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角色,给予学生以真正教育的教师,不能不明白这个基本的道理。行动起来吧,你的每一次努力而认真的课堂教学,都能给予学生强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