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观察20号 自在掌控授课节奏 自然引导问题探究
听周婧老师上课,会让人想到这样一些词语: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声情并茂;因材施教、张弛有度、循循善诱、动人心弦……是的,笔者曾经听过她的影视鉴赏课,也听过她的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课,但无论是更具有艺术审美特质的文化通识课,还是理论联系实际色彩更浓郁的专业课,她的课堂教学总能呈现这样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变换情绪,自由地走进特定的学习空间而浸淫其中。不过,虽然周婧老师的知识讲解路径设计十分科学,教学互动在内容、形式上能够自成特色,但笔者却更愿意这样以为周婧老师不同他人的最大特点正是在于她讲课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以及她对讲课语言的速度快慢、节拍强弱、力度大小等的巧妙变换和交替,能够做到声情并茂,授课节奏掌控自在;师生互动,问题探究引导自然。
能让上课的学生感到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的方法其实多种多样,但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是具有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它能使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因为美好的声音总会让人如沐春风,因为声音比文字对人的情绪产生的影响更直接。周婧老师恰恰深解其中奥秘,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自己驾驭口头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的优势。在她的课堂教学中,她会注意巧妙编排与合理运用语言,并通过语言的感染力疏通师生互动的情感,扩展师生互动的渠道,从而自由掌控课堂授课节奏和课堂气氛,进而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每每看着满堂学生在周婧老师清晰准确、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引导下,在她精心设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索教学环节中步步向前;于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交替中不断更换思维方式、自然地变换角色。笔者便不由记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话:“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也不由想到现代生理学研究所表明的: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想到传播学研究的有关情感的具有于谈话的意义及其怎样具有情感的某些论述:在某种意义上,情感是融洽谈话气氛的桥梁;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情感是促使谈话的动力;情感是谈话激情的源泉;情感是成功谈话的重要构件……并且,细微莫测的情感很难用语言符号准确表达,一般只有通过非语言符号才能够充分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