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注意事项

六、注意事项

1.备孕妇女 孕前肥胖或低体重备孕妇女宜通过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调整体重,使体重指数(BMI)达到18.5~24.9kg/m2范围。

(1)低体重(BMI<18.5kg/m2)者,通过适当增加食物量和规律运动来增加体重,如每天增加牛奶250ml或粮谷/畜肉类50g或蛋类/鱼类75g;保证每天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如瑜伽、中等速度走路、走跑结合等体育运动或者相当运动量的家务劳动。

(2)肥胖者(BMI≥30.0kg/m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应增加运动,推荐每天30~90min中等强度运动。

(3)久坐不动妇女应该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

(4)有妊娠计划的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肥胖(BMI≥30 kg/m2)、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风险因素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结合饮食状况及各项辅助检查定期复诊。

2.孕期妇女 体重增长是反映孕妇营养状况实用直观指标,与胎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并发症等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为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应保持体重适宜增长,可参考妇女孕期体重总增长及增重速率表(表1-4-2)。我国目前尚缺乏孕期体重增长推荐值,暂采用美国医学研究院(IOM)2009年推荐孕期体重增长适宜范围。

孕早期若体重变化不大,可每月测量1次。孕中、晚期应每周测量体重,建议选择清晨相对固定时间,排便后,空腹状态,并根据体重增长速率调整饮食结构、能量摄入和运动量。

体重测量注意事项:测量体重除使用校正准确体重秤,监测时还注意每次称重前均应排空大小便,脱鞋帽和外套,仅着单衣,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体重增长过多者,膳食和运动综合进行干预。在营养师指导下保证营养素供应同时要控制总能量摄入,监测体重增长速率,医护人员密切随访。

(2)体重增长不足者,可适当增加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主食及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牛肉、猪瘦肉、禽肉、鱼虾等。烹饪方法以易消化的清蒸、水煮、炖煮等方式为宜。

(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建议在产科和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定期监测血糖,营养师指导膳食,同时绘制体重管理曲线图,监测体重增长速率,管理体重。

表1-4-2 孕前不同BMI值体重增长总目标推荐范围

注:摘自美国医学研究院(IOM)2009

3.产后妇女 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研究发现产后一段时间体重难以恢复孕前体重状况,称为产后体重滞留,产后体重滞留≥5kg作为高体重滞留。产后6个月内恢复体重有利于降低远期发生肥胖、糖尿病、心脏血管疾病风险,因此产后需要及时控制体重。

(1)顺利经阴道分娩者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即可开始练习产褥期保健操,产后6周开始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剖宫产术后产妇,根据自身身体及伤口恢复情况,缓慢增加运动。

(2)哺乳妇女饮食上建议采用少油的烹饪方式,远离奶白色浓汤;主食增加杂粮;多吃蔬菜,少吃甜食;每天多运动。

(3)未能实施全母乳喂养产妇可能促进体重滞留或再增长,应更为注意监测体重。传统上产妇喝猪蹄汤、母鸡汤、鱼汤之类的下奶,是因过去生活条件差,能量摄入不够,产妇瘦弱需要脂肪来提供哺乳所需能量。现在生活条件好,产妇往往脂肪比超标,多数不需要额外补充脂肪,除非产妇特别瘦弱,营养不良,需要增加脂肪摄入。如果喝少油的汤既美味,又补充水分,同时补充营养,是最理想状态。

4.体育活动和锻炼 无论是处于备孕期、妊娠期或分娩后,均鼓励无妊娠并发症妇女积极开展各项有氧运动和体能训练。

(1)备孕期建议参加快走、慢跑和游泳等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妊娠期及产后继续保持锻炼,但需要与医护人员讨论后确定适宜的运动方式和时长,并时刻关注身体状况。

(2)妊娠期或产后健康妇女,每周至少进行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速行走或瑜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