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相关知识
宫缩是子宫收缩力的简称,是临产后主要产力。在妊娠中晚期子宫可出现无痛性宫缩,不规律,稀发,不对称;随孕周增加其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但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多局限于下腹部和腹股沟区,这种宫缩称为生理性宫缩,也叫Braxton Hicks收缩。临产后宫缩,孕妇感明显疼痛,也称阵痛,贯穿整个分娩过程,能促使宫颈管展平,宫口扩张,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宫缩监测方式包括腹部触诊子宫软硬度变化,宫缩外监护及宫腔内压力监测。宫腔内压力监测宫缩适用于临产后,国内临床上尚未开展。针对胎膜已破,宫口开大1cm以上者。其方法有导管法、球囊法及压力传感器法。将可探测宫腔压力的充满液体的导管球囊越过胎儿先露部位,置于胎儿先露上部,并连接于同一水平的压力传感器上,宫腔压力变化经过电信号放大后输出,可清楚记录宫缩曲线。此种方法客观、准确,不受母体肥胖及体位影响,但可能导致母婴感染、胎儿损伤,目前国内尚未开展。
子宫收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子宫收缩波形可分为上升段、峰值段和下降段。根据宫缩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情况,可将宫缩分为三型:Ⅰ型是上升段>下降段,Ⅱ型是上升段与下降段相同,Ⅲ型是上升段<下降段。其中Ⅰ型宫缩最弱,多见于潜伏期,Ⅲ型宫缩最强,多见于第二产程,Ⅱ型宫缩强度适中。
当宫缩压力>100mm Hg,为宫缩过强,当宫缩间隔时间<1min或10min内宫缩>5次,为宫缩过频。异常宫缩会引起不良母婴结局,其中较重要的有强直性宫缩和高张性宫缩乏力。
强直性宫缩:指子宫颈内口以上的子宫肌肉强烈的痉挛收缩状态,失去节律性,宫缩无间歇,称为强直性宫缩,多系分娩发生梗阻、缩宫素使用不当或胎盘早剥血液浸润子宫肌层所致。孕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胎位触不清,胎心听不清,可以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一旦疑诊子宫破裂,需迅速启动产科相关急救。
高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缺乏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子宫收缩波此起彼伏,即使宫缩间歇,子宫壁也不能完全放松,腹痛不能完全缓解,影响子宫平滑肌有效收缩和缩复,不能使子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多发生于潜伏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高张性宫缩乏力处理上主要是给予镇静药,宫缩协调后再进一步处理。
子宫收缩评估主要是从子宫收缩频率、持续时间、宫缩强度、宫腔静息压力方面来评估。收缩频率以10min子宫收缩的次数计算,每一个周期以2次宫缩开始时间的间距计算。宫缩持续时间是宫缩开始至宫缩结束的时间。内测量结果准确,腹部触诊法测得的时间偏短。宫缩强度以内测量法最准确,外测量法只能测量实际宫腔压力的60%~90%,腹部触诊法有明显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静息压力是宫缩间歇期的宫腔压力,随孕周增加,静息压力增加。静息压力过高常伴有胎儿宫内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