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李鸿章北上史实补正
——兼论李鸿章与日本的关系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李鸿章(1823—1901)去世前一年,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将这位晚清重臣由偏处岭南的两广总督任上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演出其政治生涯的谢幕之作。李鸿章奉旨应召,由广州航海北上,在上海停留观望将近两月,然后才就道入京,收拾中外战争的残局。有关李鸿章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活动,相关传记著作以及专题论文已有过不少研究(1),而他之于“两广独立”“东南互保”等重要事件的复杂关系,也不乏广泛讨论(2)。李鸿章临危复出的表现,实际上极大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动,而他在多种政治势力包围下依违徘徊的举止与顾盼摇曳的情态,尤其值得瞩目。有关李鸿章北上一行的研究,似已剩义无多,不过,如果对史料进行更为深入的爬梳,并且扩大视野,将中外两边资料合而观之,仍能够发现一些原不为人所注意、但未必不重要的面相,而既有论述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本文的补正工作,希望对李鸿章这一人物以及庚子事变时期内政、外交互动关系的理解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