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富其人及家世

二、寿富其人及家世

寿富(1865—1900),爱新觉罗氏,字伯茀(一作伯福),号菊客,满洲镶蓝旗(7)第五族宗室。溯其世系,可谓显赫,为和硕郑宪亲王济尔哈朗(1599—1655)九世孙,排爱新觉罗氏子孙之“溥”字辈。(8)按清制,袭爵递减,其七世祖阿札兰(1683—1717)已无亲王头衔,于仕进亦无表现,其曾祖兴隆已降为一闲散宗室,充宗人府笔政。至祖父常禄(1806—1869),始在科场露头角,道光十一年中举,翌年成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父宝廷(1840—1890),字竹坡,号偶斋,同治三年举人,七年二甲六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充浙江乡试副考官、福建乡试正考官,官至礼部右侍郎、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寿富为宝廷次子(9),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四年(1898)二甲八十八名进士(10),选庶吉士。三代联中进士、点翰林,文风鼎盛,为满人所罕见,宗室子弟更是绝无仅有。作为郑亲王后裔,宝廷对家族历史及科甲成就颇感自豪,有《咏怀七古》诗云:“大清策勋封诸王,赫赫郑邸威名扬。文功武烈耀史册,祖宗累代流芬芳。”(11)然而,其家族仕途走得并不顺畅。道光二十年(1840)常禄因大考革职,光绪九年(1883)宝廷以“纳妾”微过自劾去官。(12)寿富继其祖、父,供事于“清要之职”,而仕宦履历同其生命于光绪二十六年戛然而止。

附表 寿富世系表(13)

【一世】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封和硕郑宪亲王。

【二世】济度,济尔哈朗第二子,封和硕简纯亲王。

【三世】雅布,济度第五子,封和硕简修亲王。

【四世】阿札兰,雅布第三子,官辅国将军。

【五世】德崇,阿札兰第十一子,闲散,诰封资政大夫。

【六世】广敏,德崇第二子,官盛京兵部侍郎。

【七世】(承继)兴隆,广敏长子,充宗人府笔政。

【七世】(本生)兴定,广敏第四子,闲散。

【八世】常禄(莲溪),兴定长子,出继兴隆为嗣,道光十一年举人,十二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大考革职,

【九世】宝廷(竹坡),常禄第二子,同治三年举人,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副都统,缘事革职。

寿富之父宝廷,“宗室之贤者也,负才玩世,脱略不羁”(14)。在有清近三百年诗坛,他顶戴着“满族第一诗人”的桂冠,可谓清朝宗室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特出人物。(15)光绪初元,宝廷与陈宝琛(1848—1935)、张之洞(1837—1909)、张佩纶(1848—1903)、黄体芳(1832—1899)、邓承修(1841—1892)诸“清流”,以直谏敢言名天下,“当日在朝謇謇励风节,并有文字道义之契,世目为元祐诸贤”(16)。其罢官缘由,众说纷纭,时有“微臣好色原天性,只爱蛾眉不爱官”之隽语一时腾于人口。(17)究其实,不惜“微过自污”以求去,与朝廷党争及时局败坏无望不无相当关系。(18)

寿富为学,抑或为人,均受其父深刻影响。《清史稿·寿富传》谓“幼从父授七经。稍长,师事张佩纶、张之洞。泛滥群籍,熟精《周官》《史记》,旁逮外国史、算学”。就治学格局言,理经未拘汉宋,而旁及于史。宝廷晚岁讲究理学,亦颇致力于“天文算数”。(19)寿富受此熏陶,进而“通算术”,写出《天元演草》一类著述。宝廷罢官后,筑室西山,嗜酒耽诗,以贫病终老。(20)寿富事父至孝,在宝廷晚年常侍近旁,习聆庭训。(21)时与往还的陈衍(1856—1937)记:

时与穷交数人及伯福、仲福两公子,遍游京东西诸山,岁得诗数百首。(宝廷)居常贫乏不能自存,赖友朋资助,得钱则买花沽酒,呼故人赋诗酣醉。(22)

至光绪十六年(1890),宝廷殁于京师,时人谓以“直声著天下,身为贵胄交游遍朝端,而穷饿不顾以死,非徒今人所难能,古亦不多见”(23)。光绪十八年,翁同龢(1830—1904)日记正月十一日条记:

宝竹坡之长子寿富[号菊客],余戊子所取士。竹坡殁,寿富寝处苫块,并盐酪不入口,今二年矣。萨[廉]谓为矫情,余敬之爱之。(24)

寿富不仅继承了宝廷性格中“刻苦孤峭”的一面,还有旷达勇决的另一面。孙雄(1866—1935)后来说“前清之季宗室中最明达者,无若宝竹坡父子”,并忆及见闻:

丁酉(1897)夏,余于友人席间晤伯福,其为人勇于自任,虑一事,发一言,千人非笑不顾也。记通州张季直赠诗中有句云:“坐阅飞腾吾已倦,禁当非笑子能雄。商量旧学成新语,慷慨君恩有父风。”可以为伯福写照。(25)

辛丑(1901)六月,即寿富自杀后次年,章太炎(1869—1936)、孙宝瑄(1874—1924)以《红楼梦》人名戏拟当世人物,径直将寿富比为“尤三姐”(26),这一小说人物刚烈不折、不同俗流的形象,恰可与胡思敬对寿富“性兀傲不羁,颇富时名”(27)的品评相印证。

如此看来,林纾(1852—1924)为撰《行状》总结的数条——“生平崇尚气节,重新学,文章则持重不苟”(28)——其实都能在宝廷身上找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