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命词》说起
2025年09月26日
一、从《绝命词》说起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1900年8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京师后次日,四品宗室、翰林院庶吉士寿富在位于西城的白庙胡同家宅,先以仰药,继以自缢,偕一弟二妹同归于尽。临终前自题《绝命词》三首,曰:
衮衮诸王胆气粗,竟将血气丧鸿图。
请看国破家亡后,到底书生是丈夫。
曾蒙殊宠对承明,报国无能负此生。
惟有孤魂凝不散,九原夜夜祝中兴。
薰莸相杂恨东林,党祸牵联竟陆沉。
今日海枯看白石,二年重谤不伤心。(1)
同时代诗话家解读之,谓寿富“承家学,通时政,以是为朝贵所嫉”,绝命之辞“盖犹自伤积毁”,末首曰“二年”,即“戊戌以后也”。(2)确实,在清末维新家眼中,寿富被许为“满洲中最贤者”“宗室特出之英”,无疑是他们的同志。(3)后世史家做晚清人物政治分类时,多将寿富划归“戊戌变法人物”行列。(4)近有海外“新清史”学者也注意到其人言论,认为他“不是从所有的中国人,而是从旗人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分析甲午后中国被瓜分的危险,连同康有为、张元济等改革派提出的“满人问题”,构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对满汉关系的最严峻挑战”。(5)
这样一位被贴上“新党”标签的满洲宗室,当庚子年遭逢大变,于家国危亡之际毅然身殉,遗嘱中“虽讲西学,并未降敌”之语,可谓掷地有声,而“请看国破家亡后,到底书生是丈夫”一问,慷慨有力,闻者震撼,世人叹以“玩其词,踌躇满志,真有视死如归之乐”“以新党被锢者,大节凛然,读之起敬”。(6)那么,返回种族与政治相缠绕的晚清语境,究应如何理解寿富其人?从戊戌到庚子,他走过的是怎样一条道路?他的死以及由此激起的悠长回响,又有着何样的历史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