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收海军余烬”:甲午、庚子时期沈瑜庆事迹钩沉

“两收海军余烬”:甲午、庚子时期沈瑜庆事迹钩沉

沈瑜庆(1858—1918),字爱苍,一作霭苍,号涛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1820—1879)第四子,林则徐(1785—1850)之外孙。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借父荫入仕,恩赏主事,分发刑部。十七年(1891)改江南候补道,曾先后委办江南水师学堂、宜昌盐厘局、江南筹防局营务处、皖北督销局、吴淞清丈局等。二十七年(1901)补淮扬海兵备道,旋护理漕运总督。(1)后历官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尹、山西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江西巡抚、贵州布政使。宣统三年(1910),实任贵州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处。民国七年病逝,逊清王室赐谥“敬裕”。著有《涛园集》(民国九年刊本)。沈瑜庆逝世后,陈三立(1853—1937)作墓志铭,对其甲午(1894)、庚子(1900)“两收海军余烬”的功绩大加褒扬:

岁甲午,张文襄公(张之洞)自湖广移督两江,延公入幕,兼筹防局营务处。时与日本构衅,调军食、治文书,日不暇给,战败海军熸,领舰将吏率南奔,公以海军文肃(沈葆桢)所经营,为立国根本,言文襄分别留置,使自效。后庚子之变,言于刘忠诚公者(刘坤一)亦如之。两收海军余烬,稍保聚于南纪,公之力也。(2)

甲午、庚子两役,创巨痛深,关乎清朝国运匪浅。而沈瑜庆世家出身,忧心忧国,经历两场世变,均有不俗表现,尤其对于清朝海军实多保存之功。惜乎时至今日,竟已湮没不彰。本文搜辑文献,略事钩沉,希望重建史实,能窥见其人其事,亦能领略其周遭的世风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