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原发表出处一览

附录 原发表出处一览

初编:

1.《“嘉定之变”与上海小刀会起义诸问题考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126—135页。

2.《甲午后“商办”铁路的一例实证——姚锡光日记所见之刘鹗》,《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156—165页。

3.《张之洞与德国军事教习》,上海中山学社编:《近代中国》第21辑,2011年12月,第326—357页。

4.《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第118—131页。

5.《庚子年张之洞对日关系的若干侧面——兼论所谓张之洞的“帝王梦”》,《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44—154页。

6.《钱恂:晚清外交史上的“异才”——兼证“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说难以成立》,《江海学刊》2013年第2期,第177—185页。

7.《钱恂事迹补说——从张遵逵先生的来信谈起》,《中国文化》2018年春季号,第114—126页。

8.《也说义和团运动中的奕劻》,《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138—150页。

9.《〈乱中日记残稿〉是否为“信史”?——兼谈〈袁京卿日记〉的史料价值》,《史林》2014年第6期,第97—112页。

10.《〈庚子北京避难记〉的作者及其史料价值》,《文献》2014年第6期,第103—112页。

11.《也说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为马幼垣先生补充》,《史林》2013年第6期,第96—111页。

二编:

12.《庚子年李鸿章北上史实补正——兼及李鸿章与日本的关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85—90页。

13.《“误国之忠臣”?——再论庚子事变中的李秉衡》,《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第105—115页。

14.《“种族”与政治:晚清宗室寿富之死及其回响》,《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第89—101页。

15.《庚子事变中的张元济》,《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6期,第139—147页。

16.《再论“东南互保”时期的郑观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59—68页。

17.《余联沅: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上海道研究的一个个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23—30页。

18.《陶森甲: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双面人”》,《史林》2012年第3期,第119—127页。

19.《“两收海军余烬”:甲午、庚子时期沈瑜庆事迹钩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77—86页。

20.《“上海中外官绅”与“东南互保”——〈庚子拳祸东南互保之纪实〉笺释及“互保”、“迎銮”之辨》,《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期(总第一一〇号),第37—78页。

21.《“题外作文、度外举事”与“借资鄂帅”背后——陈三立与梁鼎芬庚子密札补证》,《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124—130页。

22.《庚子前后王闿运的思想动态——〈王湘绮年谱〉辨误一则》,《船山学刊》2012年第4期,第66—68页。

23.《张佩纶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辛丑议约期间复出史实考论》,《中国文化》第36期(2012年秋季号),第196—204页。

24.《庚辛之际趋新士人的时局因应——偏于“言”的部分》,《新史学》(台北)第27卷第4期,2016年12月,第167—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