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2.0”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在新媒介“2.0”时代阶段,媒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移动可视性、即时交互性、碎片化、强调风格立场以及可实现精准推送。
2.1 移动可视性
在以PC端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已经成为许多民众首选的新闻阅读方式。发展至如今的新媒介时代,只要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观看者可以不受身处的具体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点击新闻或者其他短视频,这已经成为稀松平常之事。移动可视性是“后新媒介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2.2 即时交互性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新媒介“2.0”时代的信息发布者与观看者在互动方面有着天然的便利优势。观看者在观看文字新闻、视频或者其他社交类短视频时,可随时通过文字或图片留言、弹幕与发布者进行沟通交流,即时交互之便捷与迅速远超纸媒甚至广播电视传播时代。
2.3 强调风格与立场
麦克卢汉在20世纪中叶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论断在当前以视频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媒介、社交App中尤为突出。
抖音、快手等正是通过视频传播内容,延伸了发布者的语言与表达功能。通过这种即时的视频传播,将发布者的语言、肢体动作通过新媒介迅速推送至观看者一端。
其中,不少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号带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与立场倾向,有些甚至可以被视为个人情绪倾泻的场所,与传统媒体强调客观公正的报道叙述角度有着明显差异。
2.4 高度碎片化传播
与移动互联网便利性同时衍生出的,则是信息资讯传播的碎片化趋势。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因内容过于丰富与密集,受众心理与纸媒时代已经有明显区别。在当下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普通的受众往往很难读完一篇长文或者认真观看完一段长视频,因此无论是文字资讯、音频或视频都在往碎片化方向发展,而相关App也已敏锐地觉察到了用户的这一使用习惯。
以抖音为例。如用户在刚开始使用这一App时,只能拍摄时长仅15秒的视频,只有当粉丝数量超过1000人后,才有权限申请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但即便长度延长,也只能将其归为碎片化的传播。
2.5 实现精准推送
目前,算法分发已成为几乎所有信息平台、搜索引擎、浏览器、社交软件的标配。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闻资讯类App,根据不同用户的点击习惯、阅读偏好及年龄、地区、环境等,通过算法实现了为用户精准推送资讯。
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对外公开的资料显示,资讯推荐系统实际上是拟合一个用户对内容满意度的函数,这个函数需要输入三个维度的变量:第一个维度为内容;第二个维度为用户特征,包括各种兴趣标签,职业、年龄、性别等,还有很多模型刻画出的隐式用户兴趣等;第三个维度则是环境特征。通过上述三个维度,便能较为准确地为完全不同类型的用户实现精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