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渠道多元化

3.传播渠道多元化

进入新媒介“2.0”时代后,科技传播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涌现出许多新的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也呈现多元化的显著趋势。

微博是最早受到科技传播青睐的媒介之一,也借此聚集了大量对科学感兴趣的粉丝和民众关注。中国科学院机关与各院所、中国科协、《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以及各类媒体、科普机构与协会组织都在微博开设公众号。

随着微信的崛起,科技传播的多家媒体、机构和协会组织又将阵地转移至微信公众号。不过微博的即时性特点更为突出,在报道突发事件方面的优势远超微信。因此,即便是同一家科技媒体在这两种传播渠道中发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微信以每天固定推送的深度文章为主,微博除了深度内容外,还可以方便地发布、转载各种相关科技咨询,以及与粉丝积极互动。

进入2015年后,随着斗鱼、映客等直播App的兴起,有一小部分科研人员开始尝试进行现场直播,如向粉丝们介绍实验室、解答各类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等。之后随着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的崛起,曾将传播重心放置于微博、微信的科技传播大V或者媒体机构等,也开始纷纷注册相关账号,通过短视频这一直观的方式,将科技传播的内容高度凝练。

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推动下,科技传播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技术改变传播内容,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已经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