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论传播主体多元化
2025年10月24日
1.科技舆论传播主体多元化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被逐渐消减,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网络平台及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涌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以2019年5月22日南阳“水氢事件”为例,河南南阳媒体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并获南阳市委书记点赞,报道中“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的说法引发社会各界质疑。
在“南阳‘水氢汽车’事件”的舆情信息中,舆情量居首位的平台为微博,占比为79.67%;其次为新闻客户端,占比为11.88%;新闻网站占比为6.37%;微信公众号占比3.06%;以及其他的来源。分析各主体在该舆论事件中的作用,该事件首先通过微博用户发出,在舆情发酵后受到大量转评,@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对事件的传播成为舆情扩散的导火索,随后澎湃新闻网、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媒体对事件进展的及时跟进报道为舆情持续提供了热度。在该事件中,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形成了接力效用,轮番上阵,在短时间内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传播链接。此外,科技舆论场发生的不再是同一种简单的声音或腔调。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公布:一对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已诞生,基因编辑旨在使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该项医学实验迅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出现多种声音。华人学者们在第一时间联署声明,强烈反对贺建奎“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有人认为,他的基因编辑并不成功,没有消除“脱靶”的风险,还有声音认为该实验挑战了法律和伦理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