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下的信息匮乏

1.信息爆炸下的信息匮乏

步入web3.0时代,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新人类们时刻在接收着全球范围内的爆炸信息量的洗礼,信息匮乏似乎已经成为过去时。然而,相对于技术的极致进化,受众却还未同步出高速处理信息的“大脑CPU”,无法及时对海量信息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和吸收。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描述了这样的一家虚拟图书馆:收藏了世界上所有的正确与错误的书籍,涵盖所有历史与预言、真理与谬误的无穷信息。图书馆的构造是六角形的回廊,上下无限延伸,而每个回廊里的门又通向另一个六角形,形成了时空内的无限拓展。这很好地印证了现代拓扑信息结构下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的紧密联系:作为无线网络连接中的一个小节点,每个人都坐拥一切信息,但同时也时刻可能与自己所需求的信息擦肩而过。

尽管芒福德所言的“书籍泛滥将导致一种与普遍蒙昧无异的思想衰弱状态”未免言过其实,但海量信息所造成的信息通路中的噪声与冗余却是实实在在的。而当掺杂着真实与虚假的信息席卷而来之时,对缺乏识别和选择能力的受众来说不亚于回归曾经的信息匮乏状态,另外随之而来的假新闻、谣言等更为其添上了一层蒙昧色彩。

在中美贸易战这一热点议题中,毫无疑问受众有着极为强烈的信息需求。但由于议题的敏感性与复杂性,信息纷繁重叠下难以辨别真伪。因此,在或是巧合或是有意引导的各类报道中,假消息层出不穷。

这一现象绝非华为事件所特有。如“中国因中美贸易战召回在美两只大熊猫”,实则是因为保护租借协议到期。另有谣传“中国取消3247吨美国猪肉进口订单,总价值65亿美元”的新闻,而实际报道则是中国买家取消了3247吨美国猪肉进口订单,此举是对规模达65亿美元的美国猪肉出口市场的一大打击。65亿美元并非此次取消订单的总价值,而是美国猪肉出口市场总规模。

由此可见,大部分假新闻中的信息并非无中生有,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扭曲,刻意与贸易战有所联系,导致了杂乱信息爆炸、真实信息却匮乏的状态。而有些假信息稍一分析便漏洞百出——上文所说的猪肉订单,细算起来一公斤猪肉达到14010元,可以说是非常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