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科内容的误读、谣言泛滥

1.涉科内容的误读、谣言泛滥

普通公民由于受到知识储备范围和水平的影响,对于科技事件中出现的专业的、晦涩的知识难以分辨真假,不具备对伪科学信息精确的识别能力。如在一些涉及医药食品安全、化工生产、航天军事等方面的热点事件中,常常会滋生出对该内容的误读或谣言,抓住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散布危言耸听的网络谣言,此类谣言往往容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如2018年8月3日,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疫情,由于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大国,疫情的出现迅速引发“人会感染”“不能吃猪肉”等舆论。2018年初,部分外媒有关“天宫一号已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造成安全威胁”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还有如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炝锅致癌、塑料大米等诸如此类伪科学信息,常常演变为社会问题,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其舆论导向往往呈现负面情绪,不仅造成了人心恐慌,有的还会给行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也使国家的一些好政策遭到误解,迫切需要进行科技舆论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