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论传播语境碎片化

2.科技舆论传播语境碎片化

在传播学领域中,“碎片化”成为当前社会传播语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往往导致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传播时间的碎片化。一方面传统的媒介市场收缩,在科技舆论引导中丧失了话语权威,另一方面新媒体兴起,受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产生了多元利益和意见。尽管“碎片化”压缩了舆情生产的时间,极大提高了舆情产出的效率,但是,由于时间成本的降低,很难完整、客观地报道舆情。2018年9月14日,英国媒体援引联想集团CEO的讲话“We're not a Chinese company(我们不是中国公司)”,经过国内媒体的翻译转载后,引爆社会舆论。尽管联想集团与杨元庆本人迅速作出了澄清,但从舆情反馈来看,各方对此次事件的讨论角度和态度立场有较为明显的区分。主流媒体发布扮演着强化与扩散澄清的角色,对联想集团作客观报道,提出批评建设性的意见。而网民则整体情绪偏负向,联系起联想此前的5G标准投票事件、产品国内外价格配置存在差异等“黑历史”,对联想展开舆论抨击。尽管多元的意见丰富了网络信息内容,但在碎片化语境下,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很容易被掩盖掉而无法被大多数网民所识别和接受,对于那些无明确价值立场的网民而言,其对接触到的碎片化舆论会迅速产生认同情绪甚至可能造成对部分偏激观点的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