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创新——以《如果文物会说话》广播节目与校园活动为例
2025年10月24日
试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创新——以《如果文物会说话》广播节目与校园活动为例
邓晓丽[1]
长沙市博物馆
摘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博物馆的传播需求。为了让更多公众喜闻乐见地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影响力,新时代博物馆传播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文章重点从长沙博物馆与金鹰955电台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文物会说话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的策划实施、活动效果及社会影响三方面,探讨通过馆校媒三方跨界合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创新经验。
关键词博物馆传播;馆校媒合作;广播节目;校园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博工作者需要积极面对的重要命题。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和历史积淀的印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转型期,博物馆的作用和影响力,需要靠传播来实现。通过画册、海报、展览等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博物馆的传播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理解博物馆内展示传播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明,博物馆与大众媒体的交融,是实现博物馆传播扩大的重要手段,能高效、快捷、全面地实现传播目的。本文以《如果文物会说话》广播节目和校园活动为例,长沙博物馆尝试“馆校媒”三方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创新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品牌节目、校园活动和传播平台,总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