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用文中巧妙穿插科学理论

3.科学应用文中巧妙穿插科学理论

编辑深谙《科学画报》的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受制于读者对象的文化层次、科学素养、阅读兴趣等诸因素,因此,画报上选刊的纯粹理论上阐释科学的文章,远远少于实际科学应用的文章。前者每期仅安排2—3篇,每篇文字最长为1版半,短的只有1/4版,并且为了使为数不多的解读科学理论的文章通俗易懂,编辑特约社会、自然科学各学科著名专家撰稿,例如有蔡元培的《科学与人生》、林语堂的《科学与小孩》、竺可桢的《飞机救国与科学研究》、胡适的《格致与科学》等等;后者尽可能地在科学应用文章里将该学科的理论融入其中。

如第8卷第7期选登的《疾病起于微菌》,就以白喉症为例,通过阐述6种不同的证据来得出细菌是疾病的原因这个理论。随后在介绍其他由细菌引起疾病的案例前,就巧妙穿插了有关细菌的科学理论,文中写道:“细菌怎会造成疾病?据生物学家说细菌的第一需要是营养,为满足食物的需要,所以有无数细菌广布在地球表面、土壤、牛乳、蒸馏水、水果、蔬菜里面,以及有生命的动植物体内。有些细菌寄生在较高等的动物体内,不但没有损害,并且对于供给食宿的主人,还有许多益处。可是有很多细菌,他们分泌毒质,或者将食物分裂成毒性化合物,有时细菌本身细胞,对于人体是有毒物。在许多已经研究的疾病中间,细菌所造成的毒物,不过是满足食欲时偶然的产物,并非是他们侵袭的工具。”整段文字,就从理论方面对细菌做了较为全面的专业解释,且不失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