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文化传承与发展

2.我国科技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些西方学者如李约瑟、怀特海、波尔、海德格尔等都对东方文化给予了关注,尤其重视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朴素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

世界史上之所以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工业化时代辉煌的科技成果,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实用的科学技术,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科技文化。诸如:“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源自《论语·卫灵公》)、磨杵成针故事(源自《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源自《道德经》)、“有志者事竟成”(源自《后汉书·耿弇传》)、程门立雪典故(源自《宋史·杨时传》)、愚公移山与纪昌学射的寓言故事(源自《列子·汤问》)等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而源于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的“望闻问切”四诊法、集传统医学之大成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充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唯物、辩证思维与方法,成为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标志性载体与样本。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的综合性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而古代中外罕见的中国地理科学报告《徐霞客游记》,则充分体现出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历探索中寻觅真知的执着精神和超越境界的攀登精神。

我国科技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传承不绝。从古代的农耕文化、青铜器文化到延续至今的中医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再到呈现中国现代化特征的互联网文化、高铁文化、共享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持续不断发展与丰富。特别是与传承忠义爱国、大公无私、敢为人先、勤勉奋进的人文精神相融合,中国科技文化孕就了具有求真务实、拼搏奉献、创新求变、勇于探索精神的特色科技文化体系。其中,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两弹一星精神”“银河-天河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国工匠精神”为代表的精神内涵突显了中国科技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了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