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论传播的群体极化

3.科技舆论传播的群体极化

以微博、微信、知乎等为代表的社会网络平台为网络群众提供了发表意见、表达情绪和观点的阵地,并汇聚起来形成网络舆情。然而网络群体成员对科技热点事件的关注与讨论往往表现为一种情绪的发泄,不同成员之间的意见激烈碰撞之后容易形成网络对峙和网络声讨等极端现象,网络群体成员的认知情绪和意见因为成员间的交互而产生群体一致性,形成极端意见即群体极化。如关于学术作假,违背科学精神、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问题的层出不穷,这方面话题容易和道德问题捆绑,从而激起比较强烈的反弹,并有出现连锁反应和次生舆情的可能性。2018年10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涉嫌学术不端、百余篇之前发表的论文莫名被撤事件,引起学界关注。而在今年2月发生的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使得科研学术界的声誉迅速下跌,网络群众对学术界的强权和特权产生怀疑,对于学术腐败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产生了“科研界就是一片黑暗”“没有舆论围剿就不能学术不端”“教育公平根本不存在”此类一边倒的负面舆论,科研诚信问题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