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建设的一般途径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学界关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历来存在种种界定。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来自美国政治学界的阿尔蒙德,其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政治系统的心理取向,包括三个维度——认知、情感、评价。认知部分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角色、现行政策以及政治输入输出所具有的认识和知识,包括掌握信息的数量,专业性和准确性,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部分是指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角色或政府决策所怀有的情感,包括好恶、愤怒、愉悦、耻辱等;评价部分是指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角色或政府所做的某种价值判断以及相应的价值标准。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政治作为一个系统,是政治主体在特定的政治规范(显性、刚性的制度与隐性、柔性的文化)下从事政治行为的过程,阿尔蒙德显然只是关注作为政治主体的精神方面。本文对政治文化的界定,既包括政治主体的精神方面,也包括政治规范的精神、导向,政治行为的规范性。
从政治主体的精神方面而言,政治意识形态是其核心。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精神旗帜,引领着党的政治实践。作为一种更深沉、更广泛、更持久的力量,党内政治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动。具体而言,是否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指导,是否具备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意识与观念,是政治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政治规范包括从宏观的政治制度到具体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制度,从正式的、明文规定的政治纪律到不成文的、作为优秀传统与惯例的政治规矩,其中包含的创制的精神,在具体执行时的导向,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政治行为是否严格按一定的规则开展,是否具有规范性,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党内政治生活,包括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都是典型的政治行为,而这些政治行为是否严格按照行为规范开展,即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化,同样是政治文化的内容与体现。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特点,可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继承。因此,对高校而言,政治文化的传播、延续具有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