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特拉克(Win Stracke)
芝加哥的一位民谣歌手。老镇民谣学校(Old Town School of Folk Music)的创办人。
从1933到1940年,我在芝加哥第四长老会教堂(Fourth Presbyterian Church)担任独唱。那里的教民都来自小康之家,都是在很多年前从新英格兰来到芝加哥的。我刚开始清醒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们的社会里,有政治和影响力这种东西。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在阿尔夫·兰登(Alf Landon)[1]的支持者和罗斯福的支持者之间存在阶级之分。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36年大选之前的那个星期天早上。我赶到教堂,在礼拜上完成我的独唱部分,放眼朝外望去,看到了大约九百甚或上千人。简直就是一片黄色的海洋。每个人都带着大大的黄色向日葵徽章,以示对兰登的支持。就是这种影响力让我突然意识到在美国有阶级之分。
我之前在另外一家教堂唱过歌,它的主要赞助者是芝加哥一个非常有钱的实业家,大家对他非常敬重。他在一次晚礼拜时发表了讲话。当时是1933年左右,大萧条最水深火热的时候,附近举行了很多政治抗议。他站起来说他从头至尾翻看过《圣经》,里面没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表明耶稣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笑)
1937年、1938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八重唱组合,在“海德堡旧日时光”(Old Heidelberg)餐厅[2]表演。那里的服务生懒散地坐着读纳粹党报——《民族观察报》(Volkischer Beobachter),这让我们非常愤怒。这家餐厅有一个惯例——如果有客人过生日,他们会送上一瓶莱茵白葡萄酒。专门负责斟酒的服务员端着盘子上来,给我们组合的每位成员倒上一杯酒,然后我就说“我们非常开心地向某某夫人致意”或类似的话。接下来,我们就端起酒杯,唱起《最好应该……》(SollEr Lieber)。
我们当中有人说:喝什么莱茵白葡萄酒,见他的鬼去吧。于是,我们向领班宣布:再也不喝莱茵白葡萄酒。餐厅的老板很生气。我们说:“如果你们不喜欢,我们走好了。”最后他们妥协了,给我们喝“自由古巴”(Cuba Libre)。从那以后,我们就以“自由古巴”酒向过生日的客人致意。
那时我还在教堂唱歌。所以,我会穿着演出服在餐厅演完第一场:红色的夹克、白色的裤子、普鲁士长靴。当然,我们也会戴上那种胡椒粉盒子形状的小帽子。然后,我就从第四长老会教堂的后门溜进去,在海德堡演出服外面套上一件袍子,就去唱圣歌。(笑)
大萧条期间,靠唱歌过活很难。我们为钱所苦。曾经有一份工作——一周一次的广播节目,我们的报酬是阿莱顿酒店(Allerton Hotel)的一间房。老板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们有干劲,就会把房间租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报酬啦。我从来就租不起那里的房子。酒店的入住率只有30%,所以他们什么东西都不给。
有一个周日早间广播节目的赞助商,他拥有很多墓地。我们唱老式的赞美诗,谈公墓。每次能拿到十五块钱报酬。他说服我们灌制唱片,这样他就省钱了。这个怪人甚至想不用钱而用墓地来结算报酬。我现在还有七块墓地呢。(笑)
1939年,我成了芝加哥WGN[3]“空中戏院”(Theater of the Air)节目合唱团的一员。我每个周六晚上都能听到或看到麦考密克上校[4]。当时有个十分钟的节目版块,他会解说底特律对加拿大人的防御或者讲他在坎提格尼战役[5]中是如何乘坐热气球察看敌军炮兵的。
有一次,我记得他坐在过道上。旁边是他的妻子,他妻子旁边是他们家的大丹犬,狗的旁边(笑)是州长德怀特·格林(Dwight Green)。当上校开始讲话时,狗也开始拼命地吸鼻子,发出很大的声音。上校的妻子就把手伸到州长胸前的口袋里,拿出他的手绢,捂住狗的鼻子。上校讲完话之后,她又把手伸过去,将手绢放回州长的口袋里。(笑)
1940年,我被第四长老会教堂解雇了。在这之前,我已经很活跃了,在各种场合唱歌。这并没给我带来太多麻烦,因为听众们几乎来自不同的世界。农具制造工人当时正在罢工,反对麦考密克收割机工厂(McCormick Works)。这在干草市场广场暴乱之后还是头一次。[6]我在工会大厅唱歌。当地的一家金融公司在晚上放了一部影片,片子讲述罢工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是如何借钱,然后连本带息偿还贷款的。
我听说有一个女人拜访了第四长老会教堂的牧师,向他投诉我参加罢工活动。我收到了音乐委员会主席——他来自芝加哥的一个旧式家族——的来信,说教堂不再需要我的服务。
有意思的是,这个人就是放电影的那家金融公司的老板。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支付利息的条件下将钱借给罢工工人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他们免费唱歌是不行的。(笑)
我最后一次去参加礼拜时,教堂的牧师将我带到他的书房,为我祈祷。他希望主给我指引,让我改邪归正。祈祷之后,他强烈建议我离开城里,并改名换姓。
【注释】
[1]艾尔弗雷德·莫斯曼·兰登(1887-1987),美国银行家、政治家,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堪萨斯州州长。1936年代表共和党参选美国总统,最终输给罗斯福。——编者注
[2]“海德堡旧日时光”餐厅位于洛普区,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的特色是供应德国风味菜肴和酒。
[3]WGN指《芝加哥论坛报》。——译者注
[4]罗伯特·R.麦考密克(1880—1955),《芝加哥论坛报》的出版人。——译者注
[5]坎提格尼战役(Battle of Cantigny),“一战”中的战役,发生在法国。——译者注
[6]1886年5月4日,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集会,遭到镇压而发生的惨案。——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