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来自底特律的年轻小伙和他的两个女同事
他二十四岁,为一家银行收账。“我给那些刚刚拖欠账单的人打电话。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我是同情的,可这是我的工作……”
“那些销售人员就是强盗。他们给你报出一个数字,到了签合同的时候,他们又给出一个不同的数字。他们不告诉你这些贷款的利息是多少。他们打交道的都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都是些老实、勤劳的人。许多是黑人,也有穷苦的白人。”
这两个姑娘,一个二十岁,一个十九岁,和这个年轻人在同一家银行工作。“做支票信用工作。你可以不断地借钱,每个月偿还。你可以一直这么干下去……”
年轻人的故事
一起工作的一位先生跟我说,他想带女儿去汽车汉堡店点餐。她说:我不想让人看见跟你在一起。似乎被人看到跟自己的家长在汽车餐厅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显得你很蠢。大萧条的时候,从没有这种事情,因为他们什么都经历了。在一个家里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现在来一次大萧条有可能解决民权问题,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就可以变得很简单,不会再有那么多歧视。如果你要站到队伍里领救济面包,不管你是黑人还是白人,别人都会给你一块面包,你也不会拒绝。这有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我想有的人会真的疯掉。家里人跟我讲过,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有人真的疯掉了,因为他们损失了钱。我觉得历史还会重演。那些拿大笔钱去投资的人,习惯了收入五六万的生活的人,没了那么多钱,他们可能会疯,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了那么久的人上人,他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变成一个没有地位的张三、李四。
我也试着存了点儿钱,要么投资,要么存入银行账户。要是买什么东西,我能知道钱在哪儿。有一次,我用信用卡买了一套西装,把这笔钱付清之后,我就把信用卡撕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太注重穿着。我肯定,如果大萧条再来一次,他们肯定要担心下一次怎么还款。
你会偶尔因为这份工作而感到不安吗?
不会。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饭碗,我总得有一份工作吧。唯一让我觉得不安的是当我遇到一个好人,我们得把他的工资全部收走,因为这是我们能拿到钱的唯一方法。他在签家居装修合同时就应该意识到,他签了那个东西,这就是他的债务。这跟我没关系。我不是那个背后捅他一刀的人。这只是我的工作而已。
第一个姑娘的故事
对我来说,大萧条就是别人嘴里讲的故事,就像“二战”一样。它对我没有任何意义,除了一点,我不想有这样的经历。我不习惯底层生活。
你习惯什么样的生活?
中产阶级的吧。(笑)我在朝那个方向努力,很难。(笑)
如果现在再来一次大萧条,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我能弄到一颗药丸,一切就都结束了。所有我真正关心的人,我也希望他们这么做。我害怕经历大萧条。我真的不能忍受这个。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的家人挨饿,我真的不行。
你自己从没缺过什么东西?
是啊,我想要的东西可多了。
我的意思是,你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缺少过什么东西吗?
我有点儿怕我爸爸。如果想要买鞋子什么的,我就得自己想办法。我帮别人看孩子的时候,我就花自己的钱,因为我不想问爸爸要太多东西。但我从来没挨过饿。我从来不知道真正的饥饿是什么滋味。
当你看到有人靠救济生活时,你是怎么想的?
我为她们感到难过,但换了我的话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她们的丈夫或者她们自己可以出门工作。我知道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福利部门应该解散。大笔大笔的钱就这么浪费了。
我有一个女朋友,她在一家钢铁公司上班,在那儿做秘书。那里还有很多黑人。她给我讲了其中一个人的故事:他工作六到八个月之后,就辞职了。首先,他把自己折腾进监狱,然后给自己的妻子打电话,这样他的妻子就可以得到州政府的救助。这真让我觉得恶心。我没法看着自己缴的税就这么浪费掉。虽然我缴税还没有太长时间,但我还是得缴税。
我只是想生活得开心点儿,就这样。我想有个家,一栋漂亮的小房子,汽车,舒服就行。做一个家庭主妇。
第二个姑娘的故事
我算是中产阶级出身,快乐的中产阶级。我的父亲在一家香肠公司工作,负责送肉。妈妈在一家压铸公司上班。
萧条意味着孤独。在那样的一段时间里,一切都孤独而且令人沮丧。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家人活下去。我妈妈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大萧条。所以,她现在想把一切都给我,因为我不用经历大萧条。
我爸爸的家境很不错。家里有四个兄弟,每个人在大萧条期间都有自己的车。他们有新车,有漂亮的房子。妈妈一直在跟我讲以前她的生活有多苦,而爸爸的生活有多安逸。
如果现在再来一次大萧条,我觉得我们的国家可能不像第一次那样能撑下来。我觉得整个国家都会垮掉,美国会彻底完蛋。每个人似乎都只在乎自己。你的车得比邻居家的大,你的女儿得比邻居家的女儿穿得漂亮。在过去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尽力互相帮助,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亲戚帮你,真的。我为什么要帮他?我可以买辆更大的车,让大家都看到我的日子过得好多了。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
像我住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时候。那时我六七岁。有一次假警报响了——他们拉响警报让人找地方避难,空袭演习。反正,警报响了。那个时候我们还在学校里。每个人都失去了理智。所有人都在疯跑,没人关心小孩子会怎样。他们只想着自己。
他们都跑到大街上。街上的车太多,你甚至都过不了马路。你想上车,但没人肯让你上。有的妈妈也在跑,她的孩子就跟在后面大哭大叫。
这些人太可怕了。你看得出他们根本不在意。有人觉得是俄国人来了。我们的老师说:大家都到桌子底下去。其他的老师也在到处跑:孩子们怎么办呢?看上去就像老师突然凭空消失了。
外面也很可怕。车里塞满了人。女人带着孩子在跑,旁边可能有四个男人挤在一辆车里,可他们不会打开车门让那女人和孩子们进去。他们一小时都走不到两英里。人太多了,没人挤得过去。但是,谁也不愿意帮助别人。
现在,情况可能更糟了。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像你说的大萧条,那么整个国家都有可能被共产主义分子掌控,或者国家就干脆垮掉……除非大家都团结起来,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只想着自己。
对于现在靠救济生活的大部分人,我是同情的,真的。但我不想说这个,因为一旦我想起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我就会把它从脑海里赶走——嗯,那就明天再想吧。其中也有一些堕落的人,你只是不想花时间去想那些穷人。
从一些方面来看,我觉得自己也是堕落的。比如说,我有时想到现在正在挨饿、住在窝棚里的那些人,但我完全不愿意去细想,我明天再去想它好了。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很多人甚至根本不会花时间去想。
【注释】
[1]黑人警察西尔维斯特·华盛顿(Sylvester Washington),在芝加哥南区很有名望,令人敬畏。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动辄开枪。
[2]芝加哥的比佛利山庄位于远南区,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地方。
[3]威尔金斯是该楼的房东。
[4]一个辖区的警察局,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警局。
[5]根据当时领取救济金的规定,如果单身母亲家里有身体健全的男人,不论对方是单身还是已婚,不论他是否抚养这一家人,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就失去了领救济金的资格,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家有男人”规定。——译者注
[6]三十年代她多次参加穷人的集会。
[7]梅杰是楼里的管理员。
[8]“美女检查员”是爱看性感女郎者的自称,他们还自己制作了类似警徽的徽章。——译者注
[9]史密斯家具店是芝加哥一家比较高档的家具店
[10]他在车子跑完一趟之后检修发动机。
[11]皮奥里亚,伊利诺伊州中部的城市。——译者注
[12]布里奇韦尔医院是芝加哥一座监狱的附属医院。